事的解释_事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勢在必行的事。 論語.八佾:「成事不說,事不諫,既往不咎。」 淮南子.要略:「道應者,攬掇事之蹤,追觀往古之跡。」 專主某事。 公羊傳.桓公八年:「大夫無事,此其言何?成使乎我也。」 漢書.卷七十九.馮奉世傳:「春秋之義...

http://hanwen360.com/c/49144.html

五味姜辛半杏大黄汤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于前方加大黄 三钱治服苓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后,面热如醉者。此寒水上冲,又有胃热故加大黄以清面热如醉之胃热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101/502.htm

大黄_《外科理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精要云。大黄宣热散毒。治痈疽要药。痈疽始作。皆须大黄等汤极转利之。排日不废。又曰。疮疽泄利。皆是恶候。丹溪曰。此皆不能使人无疑。借曰用大黄。恐因大府秘而病体实。有积热沉痼者发也。破结导滞。推令转动而已。岂可谓极转利之。而且排日不废耶若下利...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lili/664-7-13.html

大黄在慢性肾衰竭中如何应用_普外科肾衰_【中医宝典】

...从近年来国内报道的文献来看,以大黄为主通腑泄浊治疗慢性肾衰竭已较普遍,并且取得了一定疗效。其用药途径有合入复方中水煎服、单服大黄粉、煎汤保留灌肠和制成注射液使用等。其作用机制是大黄有降低血尿素氮的作用。大黄可能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922.html

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_《金匮悬解》_中医金匮书籍_【岐黄之术】

...苓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炙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洗 杏仁半升,去皮尖 大黄三两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http://qihuangzhishu.com/1294/452.htm

大黄_【本草纲目】

...大黄 【释名】黄良、将军、火参、肤如。 【气味】(根)苦、寒、无毒。 【主治】: 吐血、鼻血(心气不足):用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热服。下泻即验。 伤寒痞满(心下满而不痛)。用大黄二两、黄连一两,泡入麻沸汤中。过...

http://wenxue360.com/bencaogangmu/archives/299.html

初的解释_初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語出晉書.卷五十六.孫楚傳:「少與高陽許詢俱有高尚之志。居于會稽,游放山水,十有餘年,乃作初賦,以致其意。」指辭官歸隱,得其初志。 唐.李白.送賀監歸四明應制詩:「久辭榮祿初衣,曾向長生說息機。」...

http://hanwen360.com/c/49140.html

《本经》大黄功效释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宋永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大黄为《本经》下品。原文: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其味苦性寒。由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244.html

松香_【本草纲目】

...松香 【释名】苦弥扯。 【气味】(根)、温、无毒。 【主治】: 心腹痛满,脾积郁,肾虚齿痛,面痣风疮,脚气浮膝等。 【附方】 ...

http://wenxue360.com/bencaogangmu/archives/233.html

大黄_《药征》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主通利结毒也,故能治胸满、腹满、腹痛。及便闭、小便不利,旁治发黄、瘀血、肿脓。【考证】大陷胸汤证曰∶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以上一方,大黄六两。小承气汤证曰∶腹微满、大便不通。浓朴三物汤证曰∶痛而闭者。大黄甘汤证曰∶少腹满、如敦状、小便...

http://qihuangzhishu.com/895/27.htm

共找到92,95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