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痈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痈生于肝脏的称为“肝痈”。 【肝痈】 痈生于肝脏的称为“肝痈”。本病多因肝郁化火,肝胆不和或膏粱厚味,湿热虫积,壅结于肝;也有因闪挫跌仆等外伤而致血络瘀阻郁结而成。初起有右侧胁肋隐痛,并逐渐加剧,甚至不能向右侧卧,影响呼吸。起病急慢不定,...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312.html

干疽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干疽即肩疽之生于肩的前廉部位。 【干疽】 肩疽之生于肩的前廉部位,叫“干疽”一般称为“疔疽”。...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313.html

肛漏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肛漏是肛门及其周围发生瘘管漏出脓水不止的病症。 【肛漏】 是肛门及其周围发生瘘管漏出脓水不止的病症,也称“肛瘘”。因肛门周围痈疽溃后疮口不敛而成瘘管,内痔、肛裂等也可导致此病。只有一个外口和内口,没有分支的,为单纯性肛漏。外口有多个,且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314.html

龟背痰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龟背痰指“流痰”发于脊椎关节,致使背部高起。 【龟背痰】 “流痰”发于脊椎关节,致使背部高起,故名。...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318.html

裹帘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裹帘即古代伤科正骨时缠裹伤处所用布条的专称。 【裹帘】 即古代伤科正骨时缠裹伤处所用布条的专称。用途同现代所用的绷带。...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320.html

红丝疔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红丝疔为疔疮之一种。 【红丝疔】 疔疮之一种。以患处有红线样一条由四肢走向躯干(向心性),故名。系内有心火炽盛,外有破伤感染所致。多发于手臂前侧及小腿内侧。症见红线由小腿或手臂迅速向上走窜,一般无全身症状,重者可有寒热,头痛,纳呆,乏力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324.html

猢狲疳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猢狲疳又称“猴疳”。 【猢狲疳】 又称“猴疳”。初生儿臀部周围的皮肤溃烂脱落,中间露出红色一片,有如猢狲的臀部,可逐渐蔓延全身,故名,是因胎中感受热毒所致。本病类于剥脱性红皮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325.html

环跳疽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环跳疽指疽之生于环跳穴(髋关节部)部位。 【环跳疽】 疽之生于环跳穴(髋关节部)部位,故名。其病因病理与“附骨疽”相同。初起寒热,髋关节部漫肿隐痛,皮色不变,继则疼痛加剧,腰难屈伸,臀部渐渐外突,大腿略向外翻;约一至三个月左右,皮色微红,...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326.html

甲疽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甲疽指疽生于趾(指)甲部。 【甲疽】 疽生于趾(指)甲部的,称“甲疽”。多因修剪趾(指)甲,损伤甲旁的皮肉;或鞋子狭窄,久受挤压而起。多患于足大趾内侧。初起时甲旁肿胀,微痛,流黄水,渐呈红肿化脓,患部的趾(指)甲内嵌,破溃后奴肉高突,疼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328.html

茧唇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茧唇发生于唇部的一种病症。 【茧唇】 发生于唇部的一种病症。因有突起的白皮皱裂,状如蚕茧,故名。初起在红唇缘的外侧出现如豆粒状硬结,逐渐增大,坚硬疼痛,容易破溃流血。或如菌状不一,溃疡之表面常覆有痂皮,表面高低不平。有时在颈、颔部可出现...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329.html

共找到21,33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