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的今文经学书》卷40《班固传》:“天子会诸儒讲论五经,作《虎通德论》,令固撰集其书。”则这次会议的原始记录为《白虎通德论》,再经班固整理成《白虎通义》(即《白虎通》)。 《白虎通德论》后来亡佚。又,《后汉书》卷79《儒林列传》记载说:“建...
...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以1治也。 尚同上:国君是这一国的仁人。国君发布政令于国中百姓,说道:“听到善和不善,必须报告给天子。天子认为是对的,大家都必须认为对;天子认为是错的,大家都必须认为错。去掉你们不好的话,学习天子的好话,...
...而可以“涉川”也。故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苟不得其诚同,与之居安则合,与之涉川则溃矣。涉川而不溃者,诚同也。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水之于地...
...人民的心意不一致。 《左传·昭公七年》:“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类,官职不则,同始异终,胡可常也?” 永与陛下系出同宗,乃独僭称尊号,煽动华夷,惑民视听……今若不先加除灭,恐~,后患方长,怎得谓不足深忧! ◎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七十五...
...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
...”孔子曰:“夫白而白,黑而黑,夫贲又何好乎?”故贤者所恶于物,无恶于无处。 6、壹行:夫天下之所以恶,莫恶于不可知也。夫不可知,盗不与期,贼不与谋。盗贼大奸也,而犹所得匹偶,又况于欲成大功乎?夫欲成大功,令天下皆轻劝而助之,必之士可知。 ...
...之误。○销音消。报,依注音褒,保毛反,下音同。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也。” [疏]“君子”至“一也”。○正义曰:此一节已具於《乐记》,但记者别人,故於此又记之,其义已具在《乐记》故於此不繁文也。 曾子曰:“孝有三...
...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的结论。由这个结论很自然地过渡到对陈子昂提出的“诛之而旌其闾”错误论点的批驳上。“诛”和“旌”是矛盾的,怎么能同时施加在同一个人身上呢?更为有力的是,作者援引了儒家的经典著作来为自己的观点作佐证,这就使得本文的论点...
...综合性医书。六卷(一作十二卷)。清·喻昌撰于1658年。本书结合临床病证,正面阐述辨证论治的法则(即所谓“法”),并明确指出一般医生在辨证治疗上易犯之错误,提示禁例(即所谓“律”),故以“法律”为其书名。卷一阐发四诊之法律和《内经》、《...
...综合性医书。六卷(一作十二卷)。清·喻昌撰于1658年。本书结合临床病证,正面阐述辨证论治的法则(即所谓“法”),并明确指出一般医生在辨证治疗上易犯之错误,提示禁例(即所谓“律”),故以“法律”为其书名。卷一阐发四诊之法律和《内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