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_《传染病》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肠道排泄、肺呼出等而被清除。抗菌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一般在6小时以内,但也长达10~12小时,甚至>200小时者。肝肾功能不全(特别是后者)时不少抗菌药物的半衰期可明显延长,应及时调整剂量或给药间期。无论口服(口服不吸收者除外)、肌注、静注或...

http://qihuangzhishu.com/966/469.htm

十六情况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_【中医宝典】

...据新华社讯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翁维良日前指出,不合理使用中药也会引起不良反应。通常可以概括为以下十六情况: 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 有些中药不含有毒...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4777.html

警惕林可霉素的不良反应_【中医宝典】

...林可霉素又称洁霉素,能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某些厌氧菌抗菌作用。由于其价格低廉,又不需做皮试,故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特别是中小基层医院已将其作为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人们对药物不良反应重视程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0411.html

药物不良反应_《默克家庭诊疗手册》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连续维持某一特定作用,反而由于作用过强而致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过低或糖尿病患者血糖过低。如果患者与医生保持良好合作,不良反应可减轻或避免。医生可根据患者叙述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即使一药物治疗的靶部位只有一个,但它仍可能影响多种功能。例如,...

http://qihuangzhishu.com/1028/35.htm

关注降脂药物不良反应_【中医宝典】

...降脂药物大量长期使用一定的不良反应,但研究表明,长时间5年以上应用大体上是安全的。 大多数病人对烟酸及消胆胺多耐受良好。他汀类主要副作用为肝功能异常和肌病,因此需定期(3~6个月)监测肝脏的酶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但实际上,药物...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9303.html

注意沙星类药物的偶见不良反应_【中医宝典】

...沙星类药物也叫喹诺酮类药物,目前常用的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培福沙星等。由于该类药物抗菌范围广、效果好、价格低廉,用前又不必做皮试,所以是使用相当广泛的一类抗菌药物。  因这类药物用前按规定不必做皮试,因此一般认为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1555.html

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_《预防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肠炎。第类反应为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两以上药物同时并用或先后使用所产生的效应称为药物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有害相互作用两类:一类为药物之间药理作用不同,以致使其中某一药物作用改变。例如噻嗪类利尿剂与洋地黄同用...

http://qihuangzhishu.com/960/360.htm

注射液可致人死命_用药常识_药物反应_【中医宝典】

...起不良反应。莪术油注射液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皮疹等,肽酶抑制剂不良反应则是过敏性休克等。 过敏体征者要慎用 赵胜利说,过敏体征的人使用这两注射液要特别注意。研究表明,过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病史,或者曾经对其他药物发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7992.html

FDA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急剧增加——从1998年启动新的报告系统以来,不良反应数量增加3倍_【中医宝典】

...用药人群中,1/3不良反应事件,占总不良反应事件的12.6%。18岁以下的用药人群不良反应事件比预料的少,为人群的7.4%,占总不良反应事件的25%。 六个主要导致死亡的药物五个是止痛药:奥施康、芬太尼、吗啡、扑热息痛、美沙酮,第六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6022.html

抗菌增效剂”盲目联用不增效_【中医宝典】

...□卫怡然 甲氧苄啶(TMP)本身抗菌作用,后来发现该药和磺胺类抗菌药物合用,可使磺胺类药物抗菌活性增强,并可使抑菌作用转为杀菌作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原因是该药和磺胺类药物合用后,可以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协同作用。因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739.html

共找到483,17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