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元素学术角度浅析《内经》五脏五味补泻理论(1)_【中医宝典】

...内经》原文补充,是其独到用药经验,对后世临证遣药给予莫大启示,临床价值很高。故本文以寻求《内经》原意为基础,结合张元素用药,对五脏五味补泻理论进行阐发。 《素问·脏气时论》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泽泻之咸以化水降火为补,而参、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30.html

关于《丹医秘授古抄本_《丹医秘授古》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文革”后,此案才得以平反。这就是何以《丹医秘授古》中丝毫未言其师之名与学术源流,而仅称“搜採散存民间之旧论”原因所在。我在此介绍师徒二人经历,并非是要昭示他们苦难,而是意欲以此个案为例,来展示此类早年受近代科学养成教育之人,在接触...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4-0.html

脉象变动与病(证)机理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使本来应当是在主病问题上主要内容,成为了别解、异论或新奇、高奥和一般不易领会和掌握东西了。成了“高论”这面然是后世一个新进展,但连做出成绩人恐怕亦不理解这种问题历史过程和背景等等。 脉象变动与病证机理问题,是学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7.html

道门《丹医秘授古故事_《丹医秘授古》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中是否早已有人使用过“古脉法”一词,但我以此概括与指称那些见之于古代医学经典、现今早已废弃不用诊脉方法,却完全是由于家学渊源影响——在家藏医书中,有名之曰《丹医秘授古抄本一卷。...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1.htm

讨论_《丹医秘授古》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记录稿》与《丹医秘授古》师徒二人心中存在着明确“托古”打算,倒勿宁说他们是不自觉地怀有强烈“尊古”心态。例如在《记录稿》中明明谈到:在王叔和《脉经》与高阳生《诀》之前,有关脉学记载不过是散见于各医书之内。有关脉学知识均很不...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27.htm

内科杂病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上所取得成就,使这门学术发展趋于成熟,并对后世内科杂病学术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一)丹溪学派传人学术彭响朱震亨弟子较多,而且不乏在医学上有一定成就与影响者,因此元末明初时丹溪学说一度颇有影响。其中素炙丹溪之门医家,有赵良仁、...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53.htm

2003年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综述_【中医宝典】

...可提高患者语言评测分值,安全有效。有关于中风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大样本调查,发现其生存质量总评分很低,其生存质量各维度受损程度中,躯体功能受损程度最大,社会和心理功能下降也很明显。中风患者证候分布中,风痰阻络证发生频率最高,其次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4669.html

荀子后世评论

...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风格,素有“诸子大成”美称。他文章已有语录体发展成为标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于成熟。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700.html

古脉学发掘研究之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脉经》所订三关主脏腑,此其二。关分主脏腑问题是中医一大学术公案,姑且暂置不论,但没有进展却是实情。对此廖平亦有类似看法,不过他是一位公羊家,具有今文经学家不保守但过激习惯。他认为问题在于《难经》,将古法改为独诊寸口,因为它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6.html

宋元以降医书、医案、方书中位置与应用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贡献,但对贡献意义,却认识不足,于此亦可见两个系列影响之深。在各家论病论证时偶尔亦点出但非常之少,只是只言片语而已。其思想认识亦与李氏类似,认为只有书才讲,或应单另讲,这种形式上限制影响辨证论治发展是很大。 在医案中脉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15.html

共找到925,69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