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辩译文

...虽然有发热畏寒等症状没有解除,病情似乎较重,也会痊愈。 老师说:病人在立夏出现洪大,这是夏令本应见脉象。此时,如果病人出现身体疼痛重者,必须用发汗治疗;如果第二天身体已经不疼不重了,那就不需要发汗了;如果全身畅汗,到第二天病就会解除...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2321.html

华佗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华佗,姓华名佗,字元化,东汉末,谯县人。以擅长外科手术而名垂史册,据《魏志-华佗传》“其治病,手之候,其验若神”记载,则其亦精通脉。 目前能见到毕f陀著作有《中藏经》、《华佗神医秘传》(两书内容大致相同)、《内照》,一般认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40.html

中医脉象之虚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虚不是单因素脉象而为复合了浮、大、无力。在《脉经》以前虚含义是概念性,就是无力意思,但后世赋予它具体综合条件,就不是概念性质了。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证并治第六》:“夫男子平人,大为劳,极虚亦为劳。”仲景将...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6.html

道门《丹医秘授古故事_《丹医秘授古》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廖育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北京)依据湖南马王堆、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早期医学著作,及传世今本《黄帝内经》、《难经》等医学经典中所存留马迹蛛丝,大抵可知古代医家曾经使用过诸如“分经候”、“三部九候”、“四时”、“人迎寸口...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1.htm

舌诊时冲击(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王叔和都有详细论述,并指出明确法则,王叔和在《脉经》中还编人了历代名医,包括结合临床实践运用法则,像这些技术性问题,舌诊同样存在,但《金镜录》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因此《脉经》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继承,在继承基础上又有发展,既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4.html

诊学相关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寸口诊法则是取桡动脉脉搏,因此诊即诊动脉,如《素问·三部九候论》:“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从现代医学角度看中医诊脉部位都是动脉位置浅表可以触到搏动部位,桡动脉则是最主要后世即以桡动脉做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96.html

中药饮片炮制存在问题及建议_【中医宝典】

...,设计出新颖内、外包装,满足市场和人民健廉需求。 2.3加大科研技术创新,加速成果转化 目前国内有关饮片炮制研究在中医药杂志上发表论文数量不少,除了对传统工艺和机理探讨研究揭示外,创新性实验研究并不多。各地各炮制习惯瑚状不能改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5444.html

诊小儿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无序,故难以诊察。因此,小儿科诊病注重辨形色、审苗窍。后世医家有一指总候三部方法,是诊小儿主要方法。 一指总候三部诊脉简称“一指定三关”。操作方法是:用左手握住小儿手,对三岁以下小儿,可用右手大拇指按于小儿掌后高骨部上,不分...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1.html

古脉学发掘研究之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前五卷为伪)之说,然不分两手,不以寸关尺分三都,则铁中像铮,自唐以后无此作矣。予力复古,以祛晚近之误,他书程度太浅,不足以劳笔墨,惟此编不以定病,与两手分六脏腑之诊。”可见丹渡氏否定后世还是有限度。 至于清末廖平见及从日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4.html

中医脉象之短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对比(长亦是如此)亦给后人以启发,《脉经》二十四中设有短问题解释及看法见长。《中藏经》开始记载长短二形,对短说是:“短人脉短。”这还不能算是很具体对病脉脉形具体形象说解,伪《诀》说:“短者阴也,指下寻之,不及本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7.html

共找到923,37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