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温暖宜于午,上下阳阴先后分,脉数新愈不宜灸,欲灸三里过三旬。〖注〗凡灸百病,原为温暖经络,宜在午时阳盛之时,火气易行,必发上下先后∶上下经皆灸者,先灸上,后灸下;阴阳经皆灸者,先灸阳,后灸阴。若脉数有热,新愈气虚,俱不宜灸,恐伤气血。...
...巨刺是在身体一侧(左或右侧)有病时,针刺对侧(右或左侧)穴位的一种方法。 【巨刺】 古代刺法名词。是在身体一侧(左或右侧)有病时,针刺对侧(右或左侧)穴位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身体一侧疼痛,而对侧的脉象出现异常的(见《素问.调经论》)...
...豹文刺即在患病部位的前后左右多处刺破小血管,排出郁血。 【豹文刺】 五刺法的一种。即在患病部位的前后左右多处刺破小血管,排出郁血。这是应用于治疗心病的一种古代针法(《灵枢.官针篇》)。...
...冷灸法,亦称天灸法、敷灸发泡法、无热源灸法。 是指用某种或几种对皮肤有剌激作用的中药或草药作成适当的剂型涂抹或贴敷于穴位或病所。通过刺激肌表使之充血发泡而达到类似灸法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
...古代针法的一种。其方法是把针刺入皮下的深度分为三层。即先刺至浅层,再较深刺入,最后刺入更深的部位(见《灵枢·官针篇》:「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极深刺之,以下谷气」)。即“齐刺”的别名。参见该条。 ...
...外敷疗法和灸法在蒙古传统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蒙古人很早就用蘸油烤热的毛毡做热敷,又把石头、砖头、食盐等烤热后做热敷。这些极为简易的原始疗法逐步发展成为热敷疗法和灸法。 2000多年前的中医学经典《内经·异法方宜论》说;“北方者,天地之所...
...五刺法的一种。用于治疗“肌痺”。刺法是在患病局部向左、右两侧外方斜刺,直接针在肌肉部分,好像鸡爪的形状。这是应用于脾病的一种古代针法(《灵枢·官针篇》)。 ...
...魏晋南北朝时期,针灸科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表现在针灸学科的确立。针灸学科确立的显著标志,是针灸学大师皇甫谧根据《灵枢》、《素问》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参考《难经》等古代医学文献,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针灸学的经验与成就,撰成《黄帝针灸...
...各种针刺和灸治的方法总称。《内经》中即有五刺、九刺、十二刺及针刺和艾灸补泻方法的记载,后世又续有发展,为针灸学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使用适当与否,对临床疗效有很大的影响。具体方法,参见有关各条。...
...点穴坐卧立直正,炷用蕲艾火珠良,灸病古忌八木火,令时通行一炷香。〖注〗凡灸法,坐点穴则坐灸,卧点穴则卧灸,立点穴则立灸。须四体平直,毋令倾侧,若倾侧穴即不正。其炷所用之艾,必用蕲艾,艾令干燥,入臼捣去净尘屑,作炷坚实,置穴上,用葱涎粘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