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苦泥黎经一卷后汉失译。 地狱经一卷后汉失译十一因缘章经一卷(旧录云十一因缘或作十二)后汉失译。 沙门为十二头陀经一卷后汉失译。 五十五法诫经一卷(或云五十五法行)僧佑录云安公古典经(今附汉录) 一切义要经一卷僧佑录云安公古典经(今附汉录) ...
...节日。芗溪马鞍山黄仲理序。按〔陆氏(彦功)伤寒论类证便览〕国史经籍志十一卷 存凡例曰。仲景张先生所述伤寒论一书。旧本多失其真。未免鲁鱼亥豕之谬。今遵善本校正。或有阙疑。则亦博参诸家之书。附会其说。一伤寒论。叔和王先生虽为撰次。犹未便检阅。今遵...
...也。遂处以北方大苦寒之剂,黄柏、知母各一两,酒洗焙研,桂一钱为引,名滋肾丸,每服二百丸,未几,前阴如刀刺火烧,溺出床下成流,肿胀遂消)。水泻热痢,痔血肠风,漏下赤白(皆湿热为病),诸疮痛痒,头疮(研末敷之)口疮(蜜炒研含。凡口疮用凉药不效者...
...大青味苦,大寒,无毒。主治时气头痛,大热口疮。三月、四月采茎,阴干。治伤寒方多用此,《本经》又无。今出东境及近道,长尺许,紫茎。除时行热毒,为良。(《大观》卷八,《政和》二一四页)《本草蒙筌》大青味苦,气大寒。无毒。多生 蜀濠淄,亦产江东...
...厥阴病最容易出现的一个证,也是厥阴病最重要的一个证。因此,消渴对于厥阴病的诊断而言,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依据。(2)厥阴何以渴消渴为什么是厥阴病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厥阴病为什么最容易致渴?我们首先可以来感受一下口渴的过程,人之所以口渴,是因为口舌...
...一切口疮,烧灰敷之立效。(第七。)喉闭乳蛾,烧末吹之破,愈。(第八。)小儿疟疾,烧末乳服,男用雌,女用雄。(第九。)噤口痢疾,烧末乳汁下。(第十。)鹅口白疮。同上。(十一。)反胃吐食,(烧末酒下,) 男雌女雄。(十二。)小便淋痛,焙末,白汤下...
...《冯氏锦囊秘录》加味甘露饮治胃经客热口臭,牙宣赤眼口疮,上焦消渴,此心肺胃药也。熟地 生地 天冬 麦冬 枇杷叶(去毛) 黄芩(各一两) 茵陈 枳壳 石斛 甘草(各一两)犀角(五钱) 为粗末,每服三五钱,水煎,食后临卧温服。 目录 《冯氏...
...(并出第十四卷中)《集验》疗天行热病口疮。升麻汤方。升麻(二两) 通草(四两) 射干(二两) 羚羊角(三两屑) 芍药(三两) 生芦根(切一升)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如人行五里更服。(《古今录验》同)又疗天行热病口苦,下气...
...《活》〕李根汤 治气上冲,正在心端。半夏 当归 芍药 生姜 茯苓 桂枝 黄芩 甘草 甘李根白皮(各等分)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饥不饮食饥不欲食,食则吐蛔者,厥阴病。(论见气上冲心。)手足厥冷,脉乍紧,心烦,饥不能食者,邪在胸中,宜瓜蒂...
...,火得所助,则接引退舍矣。口疮门主方口疮 砂仁火 存性为末,掺上即愈。又方硼砂(一钱五分) 寒水石(一钱) 黄柏 朱砂(各七分) 冰片(五厘)研细。先用苦茶漱净再吹。小儿口疮不能吮乳(蔡医传) 密陀僧末醋调涂足心。疮愈洗去。又方 小儿卧时,...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