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存在的不足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受历史条件影响的不成熟性:古代的稚生时期,在富有创造性,生命力的同时亦暴露了它的不成熟的问题。例如方法名称的多样而又不能完全统一,存在一些概念不清的,甚至于是使后人不易或无法理解的东西等等。 1、受历史条件影响的不成熟性 古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33.html

后世存在的问题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自《脉经》起形成,后世的独诊寸口的诊脉方法,而形成后世。《脉经》以后,都足宗法《脉经》的,后人所做的只不过是一些对《脉经》的修修补补,在批判伪撰《诀》中,保卫《脉经》,普及等工作而已。 1、缺乏重大的、突破性质的进展 自《脉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8.html

太素论_《诀汇辨》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尝读太素而知其伪也。夫创自轩岐,用以测病情,决死生而已,安得征休征咎,比于师巫,甚矣杨上善之好诞也。每求其故而不得。后见华佗拟病患于十年之后,以为病去亦十年死。病存亦十年死,病不能为人死生,因劝其人勿治。佗固汉之异人也。此以论耶,...

http://qihuangzhishu.com/690/11.htm

小儿诊基础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出生后一个月内):此期初离母体,对外界环境开始接触,一旦染患,其诊断手段,多依虎口三美和望闻及间接问诊法为主。 乳儿期(一周岁以内):这是小儿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但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抗病能力较弱,易于染疾。其诊方法与初生儿...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0.html

阴阳二维_《丹医秘授古》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二维者三阴三阳之纲维也。一、所候:阳维脉与阴维脉二、部位:手十宣及足中趾,此为诊候之初阶,二次第真气候之。盖二维虽维三阴三阳,主溢蓄,其气固以三阴三阳为基础,然其浮行于体表,无形质可究,故只可以真气察知,以感摄为用也。三、诊法:甲、...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5-21.html

华佗注仓公传(附)_《华佗神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也。虽热上熏阳明,烂流络,至于头痛,亦岂无药?况其时疽尚未成,痈尚未发,去其烂菌,自无后患。惜乎成之不遇也。(华佗注)二二○○二·气隔齐王中子诸婴儿小子病,召臣意诊,切其,告曰∶“气隔病,病使人烦懑,食不下,时呕沫,病得之少忧,数乞食饮。...

http://zhongyibaodian.com/huatuoshenfang/665-28-1.html

之相兼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千金方》:尺牢而长,并上无有,此为阴干阳,其人若两胫重,少腹引腰痛。病若吐血复鼽衄者,当得沉细,而反得浮大牢者死。 《千金方》:“尺牢而长,并上无有,此为阴干阳,其人若两胫重,少腹引腰痛。病若吐血复鼽衄者,当得沉细,而反得浮大牢...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55.html

如何对待《内经》的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要理解《内经》的的形成过程,它在内容丰富多彩的同时,反映出在它前一个时期的起源的内容和在它之后深化、统一等进一步完善的素材和基础的意义。 是医经一派的成就和待色之一,它记载于现传世的医经著作《内经》之中这是中医典籍中最古老最...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7.html

《丹医秘授古》的内容_《丹医秘授古》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人体上?中?下(或五脏)气脉盛衰与疾病状况的诊脉方法,因此一般认为:中医的诊脉方法发展成现今所见之方式,确实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并将王叔和作为诊之法发生转变的始作俑者,或褒或贬地加以评说。《丹医秘授古》站在尚古、复古的立场上,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5-0.html

之相兼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散以阴血亏虚耗竭在前,而阳气将绝在后,因为“阴者阳之守也,阳者阴之使也”。若阴亏耗已极,阳无所依附则浮越,故浮大,散而无根,似杨花无踪,故诸家多言命绝。 《脉经》:“滑而浮散,摊缓风。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瘕。直前而中散绝者,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95.html

共找到159,42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