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俗言半夏入方药中.能泄痰之标.不能泄痰之本.岂知肾主五液化为五湿.自入为唾.入肝为泣.入心为汗.入脾为痰.入肺为涕.半夏能流湿润燥.无形之咳.有形之痰.悉能荡涤必清.其泄肾非泄痰之本乎.又俗言半夏之辛.只能入肺散气.岂知止呕吐为足阳明....
...半夏味辛,性温,属温热药。有燥湿化痰、健脾胃,和中降逆,止呕吐的作用。下面就半夏作为温热药的具体功效做详细介绍。 1、燥湿化痰,脾主运化水湿,湿不运化就可生痰,前人有“脾为生痰之源”的认识。如湿盛痰多而致肺失肃降出现咳嗽,胸闷,咳痰白稀易...
...燥湿。方中以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以天麻化痰熄风而止头眩,二药合用,为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李杲云:“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为君。以白术、苍术为臣,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健脾燥湿,化痰...
...汤泡数日,姜汁制用。射干为使,恶皂角,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忌羊血、海藻、饴糖。陈久者良。辛,温,有毒。入足阳明胃,手阳明、太阴、少阴诸经。降胃止呕,驱痰除湿。解伤寒之寒热,消心胸之结满。咳逆头眩之疾,痈肿咽痛之 。胎前...
...目录 《御药院方》木香半夏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御药院方》:木香半夏丸【处方】木香22.5克 半夏30克(汤洗七次,切片,焙干)陈皮(去白)15克 白茯苓15克 干生姜1.5克。草豆蔻仁15克 白附子15克 人参15克【制法】...
...泄浊治关格 附子与大黄相配,乃取《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之意,主治寒积实证,多用于慢性肾炎尿毒症期,脾肾阳亏、寒湿内生、浊邪弥漫三焦。小便不通者曰关,呕吐不止者曰格。大黄为降浊要药,有祛浊通腑之力,惟其性寒凉,久服必伐肾阳,附子辛热,功能温...
...【处方】陈皮(去白),半夏(煮)各七两。【炮制】上二件为粗散。【功能主治】治肺胃虚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积,呕逆恶心。涎唾稠粘;或积吐,粥药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又治伤寒时气,欲吐不吐,欲呕不呕,昏愦闷乱,或引酒过多,中寒停饮,喉中涎声,...
...目录 《博济》半夏煮散 《博济方》半夏煮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博济》:半夏煮散【别名】半夏汤【处方】半夏16分(汤洗10度),木通16分,前胡6分(去头),旋覆花5分(去萼称),陈皮6分(浸,去白),槟榔6分(生杵,煎汤药成膏后...
...温度降低于13℃以下,叶子开始变黄绿时刨收为宜;黄淮地区气温13℃正为“秋分”前后;长江流域要根据气温差别适当向后推迟;东北各地气温偏低,要适当提前刨收。 同一地区,因有种植早晚、繁殖材料大小、是否催芽覆盖地膜、刨收前是否倒苗等不同情况,最佳...
...,用纸捻子纴药在内。得脓出之愈。【摘录】《鸡峰》卷二十二▼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本事》卷十:半夏散【别名】破棺散、散生散【处方】半夏。【制法】上为末,每用如豆大许。【功能主治】妇人血晕血迷,败血冲心,昏闷不省人事;魇寐卒死,及为墙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