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医学著作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附经脉经穴图。卷2为骑竹马法等各家取穴方法。卷3为煮针、火针、温针、拆针、晕针、补泻手法、刺法、灸法等。卷4为十四经穴欧等63则歌赋。末附针灸治疗问答。五、《古今统大全》《古今统大全》又名《统大全》,医学全书,徐春甫辑。书成于嘉靖...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5-10.html

传说中的医学人物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时指出:“鬼臾区十世祖始诵而行之,此太古占候灵文,洎乎伏义之时,巳镌诸王版,命曰册文”由此可知鬼臾区其人,当神农氏后相传十世之世医。 雷公: 传说上古医家,黄帝臣、擅长于教授医学之道,望色诊断与针灸医术等。“黄帝坐...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01.html

史文献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散在的史资料:明代留有丰富的医学史料,有不少是散在于各种书籍中的。一是明代编写的《元史》及明代各个皇帝的《实录》,多有医事制度、医家活动、疾病史等方面的材料。明代各种文件档案,官方编写的大型丛书如《永乐大典》等,也是医学史料的重要...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51.htm

能量医学导纲及中医心理疗法流程_【中医宝典】

...医学导纲 正宗中医学的核心就是对气、对场,或者通俗似的说就是对能量的模拟和调整。 记得《三七先生理论或火神理论或深山老牛的补肾发。则中医系统发大备也,疾病无不治也!) 所以我认为中医核心就是能量医学。 心理疾病也于能量有关,中医不是有用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72.html

理清中医理论基础研究思路——李振吉谈973中医专项研究_【中医宝典】

...教授强调,正确认识中医理论基础研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抓住一些关键的科学问题,明确研究的目标、思路方法,对于推动中医理论研究至关重要。 从四个方面认识中医学 李振吉谈到,对中医学的认识,需要关注四个方面特点。一是思维方式。中医学在文化、哲学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11.html

汇通派代表医家的学术思想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张锡纯:医学哀中参西录,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18⑶)”,确立了“衷中参西”的汇通原则。张锡纯警重从临证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上来沟通中西医学。他为中西医汇通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恽铁樵的“新中”恽铁樵具有深厚的旧学根底,广泛地接触了中西文化...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58.htm

中外医药交流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痹症向神宗帝请求派,翌年神宗帝遣翰林医官邢慥、朱道能、沈绅、邵伦及等八十八人,带百种药材赶高丽为文宗治病。两国医人的来往,直接促进了两国医学的发展。 医事制度方面,宋化之初,高丽仿照唐制设置机构,授与职衔,实施医学教育和业科举制度;置大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8.html

两宋时期中外医药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神宗帝请求派,翌年神宗帝遣翰林医官邢慥、朱道能、沈绅、邵伦及等八十八人,带百种药材赶高丽为文宗治病。两国医人的来往,直接促进了两国医学的发展。医事制度方面,宋化之初,高丽仿照唐制设置机构,授与职衔,实施医学教育和业科举制度;置大医监、尚...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95.htm

医学入门_《侣山堂类辩》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痹、疝、厥、头腹诸痛,多外因。)故治外感者,可以活人,可以死人;治内伤者,或少有失误,未即为害。是以能内伤,而不谙治伤寒者,未可名也;能伤寒,而不谙治内伤者,未之有也。...

http://qihuangzhishu.com/803/63.htm

医学溯源》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史文献著作。二卷。清·程杏轩辑。刊于1826年。本书《医述》第一、二卷。程氏选择性辑取《内经》及历代医学文献、史书等材料,从探究源流的角度对史人物、古典籍、阴阳生克、脏腑经络、四诊八纲等方面作了整理。内容简明,条理清晰,注明出处,...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600.htm

共找到149,62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