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藏别论《素问》第十一_【黄帝内经】

...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而肠虚,...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1.html

的解释_说文解字""字解释_康熙字典的意思

...连合,凑合:~凑。~音。~接。~写。七~八凑。 不顾一切地奋斗,豁出去:~力。~刺。~搏。...

http://hanwen360.com/z/62FC.html

中医词典拼音Z:第十一_《中医词典》z~其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鲜美,故人体脂肥。”胝①病证名。皮肤变厚起茧。《素问·五脏生成》:“多食酸,则肉胝(月合)而唇揭。”②人体部位名。通骶。尾骶部。《灵枢·五色》:“其随而下至胝,为淫。”肢肿证名。即四肢肿。因脾虚水气泛滥,血瘀气滞等因所致。《林绳墨》卷五:...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9/196-1-11.html

_【中药材大全】中药大全

...目录 《中药大辞典》蓼 《中华本草》蓼 《本草备要》蓼 《本草崇原》蓼 《本草撮要》蓼 《本草衍义》蓼 《本草易读》蓼 《得配本草》蓼 《名医别录》蓼 《神农本草经》蓼 《食疗本草》蓼 《吴普本草》蓼 《新修本草》...

http://zhongyaocai360.com/L/liaoshi.html

医学著述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较乙本多122字,使《阴阳十一脉灸经》在更大程度上得以复原成为可能。第三部分内容与马王堆医书《阴阳脉死候》基本相同,且多出69字,其中说:“夫留(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动。动则四支(肢)而虚五臧(脏),五脏虚则玉体利矣。”是目前书已知...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43.html

“中”的名与_【中医宝典】

...“中”的概念,似乎十分清楚。是中医药学——或者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简称,也是祖国医学的同义词。但细究起来,其名实颇不相符。 笔者认为,现在所谓“中”,实际上仅指“汉医”而言。因为其中除了汉文化系统的医药学知识之外,并没有包括中国其他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725.html

肝胆俱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指肝胆二经俱有邪壅滞,横逆犯脾胃,影响消化功能。《千金要方》卷十一:“左手关上脉阴阳俱者,足厥阴与少阳经俱也。病若胃胀呕逆,食不消,名曰肝胆俱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68/1048.htm

“抨”字的说文解字_说文解字抨的解释_说文解字抨的意思

...撣也。从手平聲。普耕切 (抨) 彈也。彈大徐誤作撣。今依小徐及玄應正。彈者、開弓也。開弓者、弦必反於直。故凡有所糾正謂之彈。廣雅曰。彈、也。卽抨。布莖切。玄應曰。抨彈、繩墨也。補耕切。又普耕切。江南音也。按孟康漢書注曰。引繩以抨彈。从...

http://hanwen360.com/w/62A8.html

辨正蒋问斋略伏邪_《温热逢源》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诒按∶伏邪之名,从前未经道及。自蒋问斋着略十三,煌煌然着伏邪之名,而伏温一病,始昭然大白于天下。惜乎其所撰伏邪,历引内经、仲景之文,既详且备;而羼入吴又可募原之论,谓伏邪即与温疫同条共贯。殊不知温疫之邪,从口鼻吸受,所受者湿秽之邪,...

http://qihuangzhishu.com/813/10.htm

续笔谈十一_《梦溪笔谈》

...,果襄悼谪随州。肃简曰:“得上殿乎?”张曰:“已差人押出门矣。”鲁大惊曰:“诸公误也,利用何罪至此?进退大臣,岂宜如此之遽?利用在枢密院,尽忠于朝廷。但素不学问,倔强不识好恶耳,此外无大过也。”嗟惋久之,遽觉气塞。急召视之,曰:“此必有大...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4209.html

共找到172,41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