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李中梓一喻概之“胃气犹兵家之饷道,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药难施。”金师言:治病当重脾胃之观点,绝非我所创,前代名贤已有诸多精妙论述。祖国医学渊源流长,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流派,如伤寒流派、河间流派、攻邪流派、丹溪流派、易水流派、...
...古代有“医勿三世,勿服其药”之说,家学渲染,禀承祖业,深入研究,使臻完美,而成世家。且医学世家,代有名医,这正是由于这些医学世家,经历了长期积累,医疗水平的确较高,加之病人对世家医技的信赖,使得世医的医名易鼎盛于乡闾。浙江,在中医药学的...
... 辽夏金元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辽夏金元医学争鸣与学术流派 一、刘完素的“火热”学说 二、张元素脏腑辨证学说与易水学派 三、张从正的“攻邪”学说 四、李杲的脾胃内伤论 五、朱震亨“阳有余阴不足”论 六、金元医学争鸣创新的评价 辽夏金元药物学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12 任应秋.从头学习全面继承打下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坚固基础.中医杂志,1958,(3). 13 任应秋.医学流派溯洄论.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1,(2). ...
...。宋金元时代,明末清初以及五四运动以后,均有名医群体出现,这三个历史时期,恰恰标志着中医学术的三次较大发展,即分别是中医学的普及争鸣和中医流派的出现,《温热经纬》、《兰台轨范》等等,无不反映出他们为事业发展而下的苦心,客观上确实为后学提供了...
...明确地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鐾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养生观点,为中国传统预防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数千年来,历代的中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流传于民间的...
...从西晋时王叔和著《脉经》开始,脉法就进入了后世脉法时期,一直到今日仍然是在这个时期之中。它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现代。这段时间亦正是祖国医学发展壮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巨大贡献的时期。 脉诊虽然并没有在医学话动中...
...潘氏迁居吴兴(今湖州市),有潘旭,字东阳,尤精其业,以薄贴和散剂应用见长,且钻研内科,亦擅治热病,故内、外科兼之。其后裔吉甫、申甫、澜江、春林均禀承家学,并有入室外弟子数百人,如魏伯琴、潘韵泉、俞步卿等,皆出于该流派。潘氏从长期课徒实践中,...
...#e# 50年代来,部分西医师开始拜师系统学习中医,60年代初他们尝试借助西医学手段来研究中医,获得了部分极有意义的成果,从而引发了整个70~80年代的用西医学方法研究中医之热潮。若再考虑始自30年代的用近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之历史,...
...时期 是推拿按摩发展的盛世,隋唐时期推拿按摩疗法在医学领域有较高的地位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在民间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如《千金要方》记载的按摩治疗“小儿客忤项强欲死”、“鼻塞不通有涕出”、“夜啼”、“腹胀满”、“不能哺乳”等,以及“小儿无病,早起...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