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别无选择——评《模型中医学》_【中医宝典】

...演化规律。论证中医理通于数下,这就是《模型中医学》提出“通天下理耳” 的思想精华之一,认为中医科的实质,可从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和探索。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阴一阳,谓之道”,“人生有形,不离阴阳”,恒星与行星,正电子与负电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8725.html

《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积累 、内科 二、外科 三、骨伤科 四、妇产科 五、儿科 六、口腔科 七、针灸科 八、急救医学 九、法医科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 、文献整理研究 二、脉的总结 三、针灸学 三国两晋南北朝药物学的丰富与发展 、本草 ...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index.htm

中印医学交流_【中医宝典】

...恶揭陀药科论,亦即解毒,长寿科及性医学。由于两晋时代佛学已经陆续输入我国,而古代印度佛中有五明,其中之工巧明即包括寿命吠陀在内,这就难怪两晋以后,印度医学曾在我国产生一定的反响。如佛学讲究四大学说,葛洪《肘后备急方》经梁陶弘景整理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719.html

中医学的研究对象现象-状态_【中医宝典】

...中医学向“现象—状态医学”学科发展 无论中医学还是西医,它们都是“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研究内容的科学”。因而,统属于医学科学范畴之下。但是,由于它们分别把握着人体生理、病理的不同的物质层面,有着不同的具体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40.html

历史上的中外医学交流_【中医宝典】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进程中,我国医学同国外医学的频繁交流,不仅促进了彼此间医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中外人民友谊的沟通,播下了批批种子。 早在公元前138年到公元前115年时,西汉武帝刘彻就曾派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出于政治原因,张骞除了到月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00.html

明代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人口。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交通发展,推动了信息传播和交流,医学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人口集中和流动推动着保健需求的发展,也某些疾病的传播创造着条件,梅毒的传入便是例。交通发展拓宽了医生的活动范围,他们或随商旅外出,或受达官富商的重金礼聘,...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33.htm

医院急诊室_《急诊医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这是与院前急救联系最密切的部分。是医院急诊工作的前哨。从某种意义讲,它是医院的“缩影”。随着急诊医学已成为独立的专科,它的组织和任务也有了新的含义和形式。()组织结构急诊医学是一个跨学科专业,急诊室是进行急诊医学实践的场所。一个临床医师...

http://qihuangzhishu.com/1004/6.htm

比较中西医学认知方法的异同_【中医宝典】

...过程,推理要遵循逻辑规律。在思辨逻辑方面,中西医方法论也截然不同。中医学方法论的思辨在形式逻辑的基础上注重辩证逻辑,其根本特征是具体同一性,它反映事物包含的多种类、多层次的质的规定性的统一,可分二,二中含,相互包容。传统中医学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95.html

中医与未来医学_【中医宝典】

...我们最终目的的是要用中医药的综合治法取代手术治疗。 中西医全面而平等的合作,前途是光明的,共同创造未来的医学人类的健康与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是可以做得到的。 五、21世纪的希望 未来医学是循序渐进的,21世纪前半叶我们的希望: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47.html

_《医学指归》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于兴医,以活人志,江淮间足迹殆遍。性谦慎,好施予,乐于为善。内行尤淳笃,事二亲克孝。遇病且贫者就医,必赠以药。虽大寒暑,治病弗辍。兼以其暇成《医学指归》书,俾后之医者识经络原委焉。夫以所见于君者如彼,所闻于人者如此,其孝而好善也,信...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zhigui/843-4-0.html

共找到525,38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