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的概念_《医学心理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解决同健康和疾病有关心理学问题的科学。这样,医学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整个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了心理学的观点、方法、技术和措施,成为心理学和医学相互结合、交叉渗透的新兴学科。现代医学以往过分强调个体躯体的健康和疾病,较少注意心理的健康...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xinlixue/967-4-1.html

民间医学团体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隆庆二年(1568),我国建立了最早的民间医学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它是由徐春甫等在北京发起和创办的,据徐春甫《医学入门捷径六书》中所载。“一体堂宅仁医会录”一文,可窥见其组成、宗旨和会款等内容。宅仁医会的成员多集于京都来自全国...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39.htm

中印医学交流_【中医宝典】

...中印两国,都是古代的文明古国,各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两国的医学在古代都已十分发达。早在后汉时期波斯籍佛徒安世高开始翻译佛经,其中即有涉及医学的一些内容,如关于胚胎发育的内容,就出现在《地道经》中。古印度医学是吠陀时期出现的,称为“寿命吠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719.html

道教医学_道家_【文学360】

...自道教创兴之时,道教就把医术作为其传道济世的工具。而且随着魏晋神仙道教理论体系的建立,道教徒更是把医药视为其追求和达到长生的必要辅助手段和必备知识。 道教医学"道法自然"的思想理论指导,加以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极富道教特色的人体医学...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219.html

日本皇汉医学的没落_【中医宝典】

...纠合了以幕府医学中心的许多同仁,发行机关杂志《温知医谈》。尽管日汉医术落后,他们还是运动官厅,要求批准日汉医生开业。还要求在东京大学医学院设立实地经验科,谋求皇汉医的培养。后来温知社和熊本、京都有势力的中医流派一起,继续向元老院请愿,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68.html

隋唐五代医学(公元581-960年)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在意识形态方面,佛教经南北朝的长足发展,到唐朝进入鼎盛阶段,唐高祖托附老子李聃先祖,提高了道教地位,而儒学则一直是统治者始终尊崇的治国之本。佛道儒的发展对医学和医学家也产生重要影响,许多医学著作中也可看到儒、道...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2-0.html

医学微生物学及其发展简史_《医学微生物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细菌病毒(噬菌体)。以后相继分离出人类和动、植物的许多病毒。免疫学的兴起 18世纪末,英国琴纳(Edward Jenner,1749~1823)创用牛痘预防天花;随后巴斯德研制鸡霍乱、炭疸和狂犬病疫苗成功,免疫学和预防医学开辟了途径。人们对...

http://qihuangzhishu.com/963/3.htm

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外医学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在内,这就难怪两晋以后,印度医学曾在我国产生一定的反响。如佛学讲究四大学说,葛洪《肘后备急方》经梁陶弘景整理后,就把它更名《补阙肘后百一方》,并且提出:“人用四大成身,一大辄有一百一病,是故深宜自想。”这些都是受印度的“四大”学说的影响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1-8.html

医学心理学的概念_《医学心理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解决同健康和疾病有关心理学问题的科学。这样,医学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整个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了心理学的观点、方法、技术和措施,成为心理学和医学相互结合、交叉渗透的新兴学科。现代医学以往过分强调个体躯体的健康和疾病,较少注意心理的健康...

http://qihuangzhishu.com/967/3.htm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二)_【中医宝典】

...密切的联系。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医学成为人类共同文明的组成部分。 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更强烈的继承性,凡是新的进步和新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攀登的结果。因此,研究医学的过去,温故知新借以鉴,成为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宝贵财富。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37.html

共找到366,68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