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该如何进补?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津液亏损而出现阴液不足,阴不制阳而出现机体功能虚性亢奋,热量偏多等症状的总称。中老年人阴虚证多因先天虚损、久病耗伤阴液,或热病伤阴所致。临床表现为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潮热盗汗,舌红少苔等。适合于应用补阴中药,如沙参、麦冬、天、石斛、玉竹、...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79.html

中医养生不等于保健预防_【中医宝典】

...中医讲究“不知已病治未病”,而中医养生则是把人的身体健康看成一个整体,不光是身体从内而外的调理,还包括心理、情致等各方面与身体的和谐统一,而人们常说的预防保健则远远不及中医养生的内涵。 中医养生不同于平常所说的“预防”,前者更强调通过调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501.html

冬季养生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必须控制情志活动。做到如同对待他人隐私那样秘而不宣,如同获得了珍宝那样感到满足。如是,则“无扰乎阳”,养精蓿锐,有利于来的阳气萌生。二、起居调养冬季起居作息,中医养生学的主张,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20-5.html

早春宜捂 减衣莫急_春季养生_【中医宝典】

...来,万物复苏,春天悄然而至。在我国很多地方特别是东北地区都有“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民间一句古话,其实也是一条养生保健谚语。 因为“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适当“捂”,能养生防病。 黑龙江...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204.html

一月顺时养生养肾防寒_顺时养生_【中医宝典】

...的发生。  饮食宜“滋补”民间有“三九补一,来年无病痛”的谚语。人们在经过、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 饮食宜忌多吃羊肉、...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048.html

养生保健须“三知”_【中医宝典】

...寒来暑往的变化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一日之中昼夜的变化,也会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活动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上知天文四季昼夜变化与人体生物节律的关系,采取相应的养生保健措施,是健康长寿的保证。 二、"下知地理"就是要了解地理环境同人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77.html

足部按摩保健与治疗产后自汗、盗汗_【中医宝典】

...生产后出现汗出过多,持续时间长,不能自收者,称为产后自汗。若睡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产后盗汗。本病多因产后气阴两虚所致。 按摩部位 1.足底部反射区头部(大脑)、脑垂体、小脑及脑干、甲状旁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盲肠(阑尾)、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245.html

进补还是要养阴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病夏治原本是一对孪生姐妹,只是由于病夏治早为人知,而秋冬养阴尚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祖国医学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在疾病的调理以及保健养生中,如果能将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会有事半功倍之效,春夏养阳、秋冬...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527.html

秋季养生头部宜低温,足部宜保温_【中医宝典】

...民间养生有句俗语“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意思是说,头部适宜保持相对低温,足部应该注意保温,否则容易生病。 实际上,与此相似的说法早有记载,例如《备急千金要方》中说“人头边勿安火炉,日久引火气头重目赤……冬日冻脑……圣人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823.html

养生捂二月休把棉衣撇!_【中医宝典】

...“捂”的通俗说法有很多不忙脱衣”、“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是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等,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养生的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捂”得法,将会减少发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407.html

共找到481,43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