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痘疹方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儿科著作。一卷。宋·陈文中约撰于13世纪中期。书中首论痘疹的病原,认为五脏六腑秽液或皮膜筋秽液皆为发痘疹毒。次论辨证和治法,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表里俱实者,身壮热、大便黄稠,其疮必光泽、起发肥满,疮易出易靥。表里...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164.htm

《小儿痘疹方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儿科著作。一卷。宋·陈文中约撰于13世纪中期。书中首论痘疹的病原,认为五脏六腑秽液或皮膜筋秽液皆为发痘疹毒。次论辨证和治法,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表里俱实者,身壮热、大便黄稠,其疮必光泽、起发肥满,疮易出易靥。表里...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26.htm

辨方证不同于辨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来看则一目了然,有是证用是方,外感可以,内伤也可以。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方证”的概念要比教科书中所说的“风寒表证”、“肾阴虚证”等提法更加明确具体,这是对现行脏腑辨证辨证等模式的具体化。如“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752.html

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辩证论治 病因辩证 经络辩证 六经辩证 气血津液 三焦辩证 卫气营血 脏腑辩证 《三易洞玑》中的中医理论 辨证的意义 辨证概念 辨证源流 基本证候 证候关系证候错杂 证候关系证候真假 证候关系证候转化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ibianzheng-883-2.html

三焦辨证_【中医宝典】

...三焦辨证 【上焦病证】 【中焦病证】 【下焦病证】 【三焦病证的传变】 三焦辨证是清代医家吴瑭(吴鞠通)在《内经》及叶桂等医家论述的基础上,根据外感温热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的一种辨证方法。 三焦辨证根据温热邪侵犯人体,导致三焦所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808.html

阴阳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阴阳是辨证的总纲。在诊断上,可根据临床上证候表现的病理性质,将一切疾病分为阴阳两个主要方面。阴阳,实际上是的总纲,它可概括其他六个方面的内容,即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故有人称为“二六要”。在临床上,由于表里寒热虚实...

http://qihuangzhishu.com/92/51.htm

胡希恕_胡希恕运用经方三辨浅析 辨病位 辨病性 辨方证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而言。胡希恕先生指出:《伤寒论》六经,虽称“之为病”,其实质是证,而且来自即指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其实在表里中间,还有一个半表半里,按数而论,应为九。由于言表里,而半表半里即寓其中,所以习惯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huxishu/1162-2-1.html

眼科辨证九分法_《中医眼科备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七)血证()虚证(九)痰证二.九分法的产生(一)眼科辨证法复习⒈常用辨证方法(1)眼科专用辨证法1)五轮辨证2)内外障辨证3)眼底辨证(2)移植于其它学科的辨证法1)辨证2)六淫辨证3)脏腑辨证4)气血津液辨证5)六经辨证6)卫气营...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yankebeidu/1098-9-10.html

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与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在《景岳全书·阴阳篇》中,认为阴阳是医道纲领,诊病施治,必先审阴阳。在《景岳全书·六变辨》中又指出:“六变者,表里、寒热、虚实是也,是即医中关键。明此六变,万病皆指诸掌矣”。除缺少辨证的术语外,表述得已十分明确。(二)病案格式的建立...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49.htm

六经辨证_辨证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外感病(多见发热)辨证方法之一。六经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外感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六种证候分类名称。又称为“六经病”。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脉浮的,称为“太阳病”。当病邪向内发展,由表寒证转变为里热证,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liujingbianzheng-48.html

共找到421,01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