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其预后如何_【中医宝典】

...缺铁性贫血大多说是可以预防的。主要应注意食品配伍,多食含铁丰富的食品,如黑木耳、海带、发菜、紫菜、香菇、猪肝等,其次为豆类、肉类、血、蛋等,动物性食物不但含铁量高,吸收率也高;黄豆及豆制品中含铁及吸收率也较高,食物中应含有一定比例的动物...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588.html

缺铁性贫血(Iron Drficiency Anemia)_《血液病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的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蛋白浓度降低,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亦均降低。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发病情况】缺铁性贫血是最多...

http://zhongyibaodian.com/xueyebingxue/984-4-1.html

缺铁性贫血_《中医儿科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的疾病,是由于体内贮存铁量减少,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引起的贫血。多发生在6个月—3岁的婴幼儿。本病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影响其行为智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力。本病属中医“血虚”范畴,根据贫血的轻重程度,又分属于“...

http://qihuangzhishu.com/79/111.htm

缺铁性贫血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缺铁性贫血_查疾病_【疾病大全】

...血红素合成减少,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游离原卟啉500μg /L(正常200~400μg /L)。 ⑵ 富马酸铁 0.2 g/次,3次/日。含铁量较高,奏效较快。 ⑶ 枸橼酸铁铵 常配成10%溶液内服,10ml/次,3次/日。为三价铁,不易吸收,...

http://jb39.com/jibing-zhiliao/WeiHuang265642.htm

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_儿科造血系统疾病_【中医宝典】

...小儿缺铁性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预防措施如下: 首先母亲在孕期、哺乳期要多吃含铁、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如动物肝脏、瘦肉、蛋类、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孕期内定期测血红蛋白,发现贫血时应及时治疗,以免影响胎儿体内的贮藏量。 由于人乳中铁的吸收率...

http://zhongyibaodian.com/erke-2/b3916.html

小儿贫血中医小药方_血液贫血_【中医宝典】

...一旦罹患了缺铁性贫血的小儿会出现易倦怠、乏力、烦躁不安,厌食,腹胀、腹泻、营养不良和易感冒。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很不利,如果化验检查血色素低于11g/分升,就属于贫血,应积极治疗纠正贫血。 小儿贫血多发于6个月至3岁的孩子 是由于缺铁而导致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8771.html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有何表现?_【中医宝典】

...由于铁缺乏而致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可轻度血色素9-11克%,中度6-9克%,重度3-6克%,发病一般较慢,在发育较快的婴儿期发病迅速,数月内即可出现明显的乏力,疲乏无力,大的孩子可自述头晕,耳晕,眼发黑,食欲减退,有时有异食癖,喜欢吃墙皮,...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3516.html

怎样使用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_血液贫血_【中医宝典】

...在治疗前尽可能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最为有效。口服铁剂价廉方便,是治疗缺铁性贫血 target=_blank>贫血的有效药物。硫酸亚铁最常应用,其铁吸收率较其他亚铁片剂为高,每日3次,每次0.3—0.6克,8一12周为l疗程。先以小剂量...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8781.html

缺铁性贫血_《百病自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的铁缺乏,影响红细胞合成所引起的贫血。铁这种元素在人体内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组织中都含有铁,铁是人体造血不可缺少的物质。正常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0~15mg的铁就能够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自然界中的铁分布很广泛,每天食...

http://qihuangzhishu.com/114/98.htm

不爱蔬菜只吃肉-幼儿营养摄入不平衡造成缺铁性贫血_【中医宝典】

...不能独立进食,这些不良习惯都导致孩子营养摄入极不平衡,而使幼儿的缺铁性贫血 贫血率居高不下。 研究者向上海1258个3-6岁幼儿的家庭发放了问卷,最终获得的1153份有效答卷显示,91.1%的家庭每天为孩子准备点心,只有不足一成的家庭不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9175.html

共找到32,89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