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或笑或痉,撮空理线,舌苔黄刺,或转焦黑之变。然而亦非一定之变也,须知春温亦有湿温之变证,湿温亦有春温之变证,论中不能印定,须活法而通治之。此又不特春温、湿温可以会通,而暑温、冬温,以及诸病,皆有等证之变,悉可以通治之。又如诸病,见有舌绛...
...霍乱(泽泻一百七十五,验方一。)霍乱及疟(滑石四百三十五,验方六。)伤暑一切(香薷七十二,诸方一。)中暑不省(皂角三百零四,验方三。)注夏病(枸杞三百二十六,验方六。即枯夏也。〔批〕夏月无他症,但不欲食,名注夏,每年如此是也。)热伤元气短气...
...且审。唐人乃曰天行热病,天行实时行。但“时气”二字之义,本兼四时为主,而“时气”二字之名,若惟热病独擅,其为语似混。然历考志乘,凡疫皆在春、夏、秋三时,而夏尤多。仲景自春分至秋分有非时暴寒,皆为时行寒疫之言。益信古者于夏月触冒正邪之暑及冬...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此四时四气之病原也。黄帝明以春温根于冬寒,其间气候相近,症恙相同,犹可言者,原未兼及暑也。至汉张长沙仲景着伤寒书,遂演《内经》之说曰∶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
...时病指一些季节性发生的疾病,如春季的春温、风温、温毒、伤风等。 【时病】 又称“时令病”,指一些季节性发生的疾病,如春季的春温、风温、温毒、伤风等。夏季的泄泻、痢疾、中暑、暑温、热病、疰夏等。秋季的疟疾、湿温、秋燥等。冬季的伤寒、冬温等。...
...夏日炎炎,耗伤元气。故病必体倦脉弱,身热自汗,烦躁,面垢唇青。李东垣以动而得之为中热,静而得之为伤暑,热阳而暑阴也。其实未确。盖以暑字从日,暑即热也,何必分名。但动静二字,是阴阳分别。兹仍分动以得之、静以得之,以为此症提纲。何谓动以得之?...
...作者:雷丰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82年 自序 小序 凡例 卷之一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春温 风温 温病 温毒 晚发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临证治案 卷之二 春伤于风大意 伤风 冒风 中风 风寒 风热 风湿 寒疫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临...
...苍术之类.若外既受寒.内复伤冰水生冷瓜果者.前药再加干姜、缩砂、神曲之类.此皆非治暑也.治因暑而致之病也.按静得动得.分中暑伤暑.此论出自张洁古.后皆因之.夫盛暑之时.炎火若炙.无之非是.故古人闻避暑而未闻避寒.深堂广厦.正以避暑.安得入而...
...明辨之乎?学人宜再思之。按∶暑热一气也。感暑而病热,原不可分为二气,中与伤有轻重之别。丹溪有冒中伤三名,细思总为伤暑,其极重者则称中耳,冒不必言也,已有专辨伤寒证,分有阴阳,暑证属火,多发扬激烈之状,总谓之阳,似无所为阴者,惟其感深,日久骤发...
...庞曰∶冬伤于寒,夏至后至三伏中,变为暑病,其热重于温也。有如伤寒而三阴三阳传者,有不根据次第传,如见五脏热证者,各随证治之。暑病表证暑病代桂枝并葛根证。桂枝 芍药 知母 生姜(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黄芩(一两半) 葛根(二两) 枣(...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