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曾住院治疗,诊断为神经性头痛,椎间动脉供血不足等。诊其六脉沉细,关脉微弦,舌淡苔薄白,此证乃忧思劳倦损伤中气,清阳不升,故血不上荣,脑失清灵,治以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克,柴胡6克,焦白术15克,茯苓12克,升麻6克,砂仁6克,半夏...
...【一】羊肉索饼方 食治老人脾胃气弱,不多食,四肢困乏无力,黄瘦。白羊肉(四两) 白面(六两) 生姜汁(一合)上以姜汁溲面,肉切作 头。下五味椒葱煮熟,空心食之,日一服,如常作益准。藿菜羹方 食治老人脾胃气弱、饮食不多、羸乏少力。藿菜(四两...
...□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 临床观察发现,内伤发热以伤食发热、气虚发热、阴虚发热和五脏积热为多见,分此四型辨治常能获得满意疗效,现简述如下: 伤食发热 症见身肤发热,暮夜热重,腹壁烧灼,手足心烧,夜卧不安,不欲饮食,嗳腐呕恶,腹胀便秘或泻下...
...实质的认识要灵活地运用经方必须先明白六经的本质,胡希恕先生学宗仲景,深受王祥徵影响,兼采汤本求真之论,认为六经辨证不是脏腑辨证而是八纲辨证。《伤寒论》虽以六经分篇,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等。然...
...高热是临床上的常见急重症,起病急、来势猛,治疗不当易致不良后果,故历来是众多医家关注的重点。中医在这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治疗经验。每种病症除了病症所具有的一般发病特点外,还有其自身所独有的一些发病特点,其决定了临床上对于该病症的辨治。高热...
...脉语曰.表症.汗之常也.病发热头痛脉反沉.仲景急救其里.用四逆汤.此从脉之沉也.里症.下之常也.日晡发热属阳明.脉浮虚宜发汗.此从脉之浮也.结胸证具.常以大小陷胸汤下之矣.脉若浮大不可下.下之即死.是宜从脉.而治其表也.身疼痛.常以桂枝...
...脘腹痞满,多属于中医所指的脾胃疾病。中医认为,其多与禀赋不足、饮食劳倦、脾胃受损、情志不舒、气机失调有关。 患者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若采用以下简、便、验、廉的验方治疗,往往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药物疗法:取仙鹤草30~50克,水煎,分早...
...元气下陷.补中益气汤倍升、柴.膈间痞闷不食.面惨脉沉.此是气郁.当从郁治.不可填补.凡补脾胃药中.须入补心药.盖火能生土也.即古方用益智仁之意.脾胃选方二陈汤(方见痰症) 六君子汤 八味丸 补中益气汤(三方俱见中风) 枳术丸(方见伤食) ...
...接触性唇炎由多种原因引起,女病人使用口红是最常见的原因,表现为嘴唇红肿,重时可见水疱,水疱破后形成糜烂,继而结痂,如有继发细菌感染则有脓液或脓痂,疼痛常较明显,严重时伴有发热和局部淋巴结肿大。此病不但影响容貌美观,而且影响身心健康。如能...
...吴茱萸、枳壳各10克,乌贼骨、槟榔各12克,黄连5克,水煎服,每日1剂,或共研为细末,每次取5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治唇炎 桑白皮、地骨皮、生地、黄芩、麦冬、牛蒡子各10克,蝉蜕6克,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15克。水煎,每日1剂,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