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元胡酒(产后恶露)_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配方] 生地黄50克,赤有、元胡各10克,黄酒300毫升。 [制法] 将前3味捣碎,用黄酒煎至减半,去渣,备用。 [功用] 清热凉血,理气散瘀、止痛。 [主治] 产后恶露不绝(血热型)。 [用法] 口服。每日1剂,分2次服。 [附记] ...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974.html

恶露不绝_《中医妇科学》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产后恶露持续3周以上,仍淋漓不尽者,称为“恶露不绝”,又称“恶露不尽”、“恶露不止”。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产后晚期出血。[病因病机]发病机理主要为冲任固:恶露乃血所化,出于胞中而源于血海,气虚冲任固,或血热损伤冲任,或血瘀冲任,血归经,...

http://qihuangzhishu.com/81/98.htm

恶露不下_《济阴纲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大全云∶夫恶露不下者,由产后脏腑劳伤,气血虚损,或胞络挟于宿冷,或产后当风取凉,风冷乘虚而搏于血,则壅滞宣,积蓄在内,故令恶露不下也。薛氏曰∶前证若恶露不下,用失笑散,若气滞血凝,用花蕊石散。一产妇患前证,服峻厉之药,恶露随下,久而昏愦...

http://zhongyibaodian.com/jiyingangmu/614-19-11.html

产后_《内府秘传经验女科》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夫产后忧惊倦劳,血气暴虚,诸症乘虚易袭。如有气毋专耗散,有食毋专消导,热可用芩连,寒可用桂附。寒则血块停滞,热则新血流崩。至若中虚外感,见三阳表症之多,似可汗也,在产后而用麻黄剂,则重竭其阳,见三阴里症之多,似宜下也,在产后而用承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fumichuanjingyannvke5355/228-4-5.html

产后生化汤_《宁坤秘籍》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虚,而产后血气之虚尤甚。是以丹溪先生产,必当大补血气为先,虽兼他症以末治之,此三言者已尽医产大旨,若能扩充用药立方,则治产可以无大过矣。夫产后忧惊劳倦,血气暴虚诸症乘虚易入,如有气勿专耗散,有食勿专消导,热可用芩连,寒可用桂附。寒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ningkunmiji/332-4-2.html

白色恶露的原因_白色恶露是什么引起的_查症状_【疾病大全】

...分娩后,包裹胎儿的卵膜和子宫内膜等的残片与子宫内胎盘脱落处以及由于分娩受伤的地方的血液一起排出,形成恶露。因为恶露的量和颜色与子宫的恢复状况有很大关系,所以出院出院后应该注意观察恶露的情况,并在产后42天回医院复查。这些都可以帮助确认子宫...

http://jb39.com/zhengzhuang-bingyin/BaiSeELu337575.htm

恶露不下不绝_《女科折衷纂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大全》云∶夫恶露不下,由产后脏腑劳伤,气血虚损,或胞络挟于宿冷,或产后当风取凉,风凉乘虚而搏于血,则壅滞宣,积蓄在内,故令恶露不下也。薛氏曰∶前症当用失笑散。若气滞血凝,用花蕊石散。《大全》云∶夫产后恶露不绝者,由产后伤于经血,虚损...

http://zhongyibaodian.com/nvkezhezhongzuanyao/874-10-6.html

产后妙用生化汤_【中医宝典】

...生化汤是妇女产后的常用方剂,某些地区习惯将此方作为产后的必服之剂。因中医认为,淤血去,新血生。本方可化淤生新,所以名为“生化汤”。民间更有“不论寒热、产后必服生化汤”之说。 生化汤出自《甘草组成,用童便、黄酒各半煎服。现代多用水煎服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179.html

人流后为啥恶露净_妇科流产_【中医宝典】

...浙江小薇: 我做人工已有20多天、恶露依然净,出血量虽不多,但反反复复似无净日,确实让人心烦。请问,我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 董大夫: 一般地讲,人流后两三天恶露就会干净,很少超过10天,像这样已20天佾干净,属于正常现象。 恶露净...

http://zhongyibaodian.com/fuke-2/b6880.html

恶露不止_《妇科秘书》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血藏者,宜薛氏加味四物汤。若风热在肝,而血下泄者,宜一味防风散。以上诸治法,与《济阴纲目》理同,血崩门亦可参看通治。蒲索四物汤 治产后恶露不止。当归(一钱半) 川芎(八分) 熟地(二钱) 白芍(酒炒) 延胡(醋炒,各一钱)蒲黄(七分炒) ...

http://qihuangzhishu.com/832/36.htm

共找到379,13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