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之形,长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苍,薄不及厚。而况肥人多湿,瘦人多火;白者肺气虚,黑者肾不足。形色既殊,脏腑亦异,外证虽同,治法迥别也”。在《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中又有:“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
...秋分为阳历9月22日,23日或24日,处于黄经180度。此时,太阳又直射赤道上,即在黄赤道相交点上,昼夜平分,故称秋分。因北半球天气转凉,候鸟大雁、燕子、杜鹃等都开始成群结队地从逐渐寒冷的北方飞往南方。 秋分是农作物成熟、收获的节气。秋分...
...呼吸吗? 冬季饮食起居养生法则 冬至起居养生须知 冬至衣着要领 发汗就管用 发烧者的饮食禁忌 饭后禁忌应牢记 饭后漱口的正确方法 饭前养生最佳时刻 方位与起居养生法 防衰老 常搓八个部位 放松身心5法 风寒之邪伤到经络怎么办 改变生活让我...
...如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也可在暑热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
...:“少寐乃老人之大患”,《古今嘉言》认为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这是符合养生学的观点的。另外,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还强调了子午觉的重要性(即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侯气复。现代...
...康复,惟有中医学可对人体体质进行有效的临床指导和养生康复的实践。《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东西南北中五方由于地域环境气候不同,居民生活习惯不同,所形成不同的体质,易患不同的病症,因此治法随之而异。”朱丹溪的《格致余论》说:“凡人之形,长不及...
...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认为,人与自然紧密相连,自然界的兴衰荣枯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反映自然气候变化,传统养生法非常重视根据其规律安排起居、饮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阴阳调和、颐身养神、祛病延年的效果。 如今虽已过了...
...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了新的希望。 根据雨水节气对自然界的影响,联系到养生篇中着重强调雨水节气“调养脾胃”的重要性。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
...雨水,二十四节气之第二节气,在2月18-20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330°;表示天渐回暖,雨量增多。 雨水的拼音:yǔ shuǐ 雨水的英语:Rain Water 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交“雨水”节气...
...大寒,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四节气,每年在1月20-21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300°。 大寒的拼音:dà hán 大寒的英语:Great Cold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