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法_《宗三昧》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或问医以声色.为神圣妙用.而审切反居其次.何也.答曰.夫色者神华.声者气发.神气为生阳之征验.在诊察之际.不待问而阴阳虚实机.先见于耳目间矣.予于伤寒绪论.言之颇详.姑以大略陈之.色贵明润.不欲沉夭.凡暴感客邪色.不妨昏浊壅滞...

http://qihuangzhishu.com/845/21.htm

血崩须阴阳塞流不可留瘀_【中医宝典】

...须阴阳 塞流不可留瘀--蔡小荪治血崩证的经验 上海蔡氏妇科以儒医闻于世,至吾师蔡小荪已七代。其从医5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尤对血崩证的治独具创见,临证屡获卓效。蔡师认为,本病的致病因素甚多,病情变化较为复杂,临时务必详审病机,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91.html

_《三指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脉经》曰∶七者,一静其心,存其神也;二忘外意,无思虑也;三均呼吸,定其气也;轻指于皮肤之间;探其腑脉也;五稍重指于肌肉之际,取其胃气也;六再重指于骨上,取其脏脉也;七详察脉往来也。据《脉经》所说,指临时言。以余诀,用功不在临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sanzhichan/786-5-37.html

与脉结合的临床意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类?师日:其脉自浮而弱,面乍白乍赤。”都说明精神情绪对脉象有影响。其他如气候等对脉象亦都有影响。这些问题都应考虑在内。 舌也同样存在个体的差异,例如由于生理的原因,舌质可稍红或稍淡,《舌指南》引《利济外乘》中说:“无病舌,形色各有不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6.html

总括_《幼科心法要诀》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术】

...病者,审其安、烦、苦、欲、饮食、二便也。切脉者,切脉浮、沉、迟、数、滑、涩、大、小、有力、无力也。医者诚能以参合表里、虚实、寒热病,则可保万全也。...

http://qihuangzhishu.com/774/3.htm

唐汉钧_一、辨证论治与病论治相结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和预后转归,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唐师认为,将病与辨证、分期相结合,实际上也就是对所查疾病进行全方位定名、定性、定位的过程,也就是对疾病全面认识的过程。外科诊疗中首先要病,其目的在于明确疾病的诊断,并借此以判断疾病的发展预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tanghanjun/555-3-1.html

舌指南》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舌著作。六卷。一名《彩图舌指南》。曹炳章撰于1920年。作者较广泛地收集古今有关舌文献,参阅部分现代医着并结合个人见解编成此帙。书分五编,首编(卷一)为舌总论:二编(卷二)为观舌总纲;三编(卷三)为舌证治,介绍诸家察舌辨证之法及...

http://qihuangzhishu.com/166/740.htm

舌指南》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舌著作。六卷。一名《彩图舌指南》。曹炳章撰于1920年。作者较广泛地收集古今有关舌文献,参阅部分现代医着并结合个人见解编成此帙。书分五编,首编(卷一)为舌总论:二编(卷二)为观舌总纲;三编(卷三)为舌证治,介绍诸家察舌辨证之法及...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114.htm

与脉发展的时间差别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临床实践应用相比较,舌是极其次要的。 总之,舌与脉虽然都导源于《内经》,以后《难经》、《伤寒》、《金匮要略》等都有所补充,但是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对临床诊断的意义上,以及对疾病的预后判断,舌终究处于很次要的位置,而脉的重要性及其重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5.html

方症不能代替方证——与熊兴江医师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方剂所对应的症状体征与疾病表现出的症状体征是否相对应进行治疗”,进而做到“十人一方”,笔者对此谈一些看法。 症指症状,属疾病现象,是收集的临床资料,是“观其脉证”进行症状确认的结果。笔者需要强调的是,“观其脉证”的“证”指症状。 证指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932.html

共找到475,11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