剂量万古霉素增加肾损害危险_【中医宝典】

...用大于标准剂量的万古霉素有增加肾毒性危险,这是美国西部大学卫生学Nguyen医师,在最近召开的第47届跨学科抗生素与化疗会议上报告的。 尽管通常推荐的剂量是保持万古霉素的血浓度在(5~15) mg/L;但在某些感染,如脑膜炎、医院性肺炎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717.html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_《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用药剂量和给药次数较青壮年人应相应地减少,才能使血内游离药物保持在合理的浓度。3.药物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在肝脏,经体内代谢后药物作用减弱或消失。老年人肝内酶活力降低,肝血流量减少,导致药物在肝内代谢速度变慢,使药物在血液内停留的时间延长,...

http://zhongyibaodian.com/jiatingyixuebaike_yufangbaojian/1046-9-6.html

老年人用药的完全手册_用药常识_老年用药_【中医宝典】

...掌握最佳用药量 从50岁开始,每增加1岁应减少成人用量的1%;60岁以上用成人剂量的1/3;70岁用1/4;80岁用1/5。 老人不适用药物 老人应慎用麻黄、甘草和大黄。麻黄有中枢和交感兴奋作用,易致老人失眠、血压升高、心绞痛,男性老人还...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7892.html

小儿正确用药注意11点_【中医宝典】

...在考虑剂量时,还应考虑给药途径不同,剂量也应有所调整。例如,肛门给药,用药剂量往往是口服给药的2倍;皮下注射可为口服给药的1/2,如果是静脉给药,用量还可酌减。 有些家长求愈心切,以为只要给孩子多吃一点,孩子就会好得快,结果加大剂量导致中毒...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8993.html

中药不合理应用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认为中药作用缓、不良反应少而对病给药、盲目重复用药或者加大用药剂量。这种现象在品种繁多的心脑血管类中药中尤为突出。如川芎嗪,说明书要求的剂量是20毫升,而他曾经看到有人加大剂量至100毫升。而且,有的时候会给同一名患者同时使用二三种功能相近...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400.html

三类中药伤肾_中药知识_【中医宝典】

...苏合丸、跌打丸、独活寄生汤。含马兜铃酸的常见中药材还有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木防己、天仙藤、细辛等。 “长时间用药、大剂量用药及重复用药,特别是滥用中药所谓‘偏方’、‘秘方’,容易增加药物性肾损害的风险。”专家提醒说,患者发现肾损伤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29257.html

中药引起肾损伤常见原因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令人担忧。其常见原因有: 观念错误 一直以来,人们对中药的毒副作用认识不足,而且,中药存在如剂量控制不严、对病证缺乏辨证、用药处方存在着随意性等严重滥用现象。近年来,中药药源性疾病频频见于专业媒体,其中不乏因肾中毒而死亡者,报道涉及多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485.html

家庭日常用药别被经验骗了_【中医宝典】

...服一大把。有的老年人被广告牵着走,今天见电视说这好,便用这个药;明天见夸那个好,又改用那个。用药不定,多药杂用,不但治不好病,反而易引起不良反应。 专家表示,超过50%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并且是可以预防的;其中在可引起死亡的不良反应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7231.html

对老人用药吝啬点_用药常识_老年用药_【中医宝典】

...要特别注意,为防止发生药品的副作用、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要结合老年人的疾病状况、健康水平以及用药史、过敏反应史、家族史、目前用药情况以及个体特点综合考虑,适当给药。 (1)老年人用药剂量要适当,不宜太大。根据我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7875.html

科学用药避免中药毒性_【中医宝典】

...解放军302医院也陆续收治不少中药药物性肝炎患者。然而在马兜铃酸事件以前,不少中医师对于“木通一次口服10克即有可能引起中毒”并不知晓。 事实上,由于一段时间以来大部分中医人员并没有系统学习过中药的毒理学,因而处方用药一般不太考虑中药的毒性作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6984.html

共找到108,96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