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会家庭的健康》,是作者在对1300个教会传教士和教徒家庭的调查后写成。三、教会医学事业地位的改变教会医学教育的变化1925年发起全国范围的收回教育主权运动,反对“外国文化侵略”的呼声日渐高涨。1925—1928年间,北洋政府和...
...中国的西医教育初具规模,开办的学校招收的学生人数不多,但其教育形式,内容和质量与欧美的教育水准相比较差距并不很大。三、中国人自办的医学校开设同文馆我国仿效西洋自办医学堂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出于“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欺蒙”的想法...
...Rashid al-Din al-Hamdani,拉施德·阿尔丁·阿尔哈姆丹尼,1247~1318),为中国医学在伊利汗国的传播付出了辛勤劳动。约于13世纪末、14世纪初,他主持译编了一部波斯文的中国医学丛书《伊利汗的中国科学宝藏》,参加编译工作的...
...一、西方生理学的传入19世纪中叶,西方生理学随着医学被再度传人中国。最早的是1866年广州博济医局附设的南华医学校开设生理学等课程。同文馆于1872年春也开设了生理医学讲座。李鸿章于1881年设立的北洋施医局也教授解剖生理课。最早的解剖...
...外来文化和经济交流均予析拒的自闭政策了。这样,中国历史性地失去了一次与外部世界交换认识、争取同步前进的机会。在上述背景下,清代前中期的医学发展,呈现出一个比较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医学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经过长期的历史检验和积淀,至此已臻于完善和成熟,...
...陈实功《外科正宗》等书。这些中国医籍的翻刻,对日本医学起了扩大传播的作用。三、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医药交流清初的中外医药交流,并没有因朝代的更变而中断。明末来华的传教士继续留在中国,与清廷合作从事传教活动,并承担文化交流的使者。(一)中国医药...
...年(1694年)刊,本书可视为临床药物手册,亦为医学门径书。主要取材于《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疏》。卷首为药性总义,统论药物性味,归经及炮制大要:卷一草部药191种,卷二木部药83种,卷三果部药31种,卷四谷菜部药40种,卷五金石水木部药...
...西方外科学技术基础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当麻醉防腐灭菌等关键性技术在西方取得突破性成就之日,也正是西方医学传人中国之时,这些技术作为外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引进我国。美国传教士医生伯驾最早将麻醉术引入我国,直至本世纪中期,尚无专职医师负责领导...
...比较突出。上海千顷堂书局、广益书局、锦章书局近代出版医籍百余种。上海大东书局30年代初聘请鲁炳康主编《中国医学大成》。世界书于1986年出版《珍本医书集成》90种,《皇汉医学丛书》72种。中华书局1941年出版蔡陆仙编辑的《中国医药汇编》。...
...月与《中华医学杂志》英文部分合并,《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单独出版,《中国博医会报》改名(Chinese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会英文杂志》(今名《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抗日战争期间在成都和华盛顿两地出版。该刊为医学...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