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序_《原》_中医书籍_【岐黄之术】

...篇,因病之原,探之原,并探其原中之原。披阅之下,益信石子之学为有原也。乃或者曰∶小道也,儒者亦为之耶?夫就医其小之也,固宜,若而探原于天,则因见道为圭臬,在作者特出其绪余焉耳?一旦居宰衡之任,司燮理之权,必能究致治清浊之原,而...

http://qihuangzhishu.com/713/3.htm

医学史的发展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是传记体史研究,有唐代甘伯宗《名医传》、宋代周守忠《历代名医蒙求》,明代李濂《史》,清代史类著作逐渐增多,如:王宏翰的《古今史》,徐灵胎的《医学源流》等,基本上都是以医学人物为主体的名医传记性著作。涉及医药卫生各个领域,并以系统...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9.html

谵语_《止园话》_中医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心神,与西医脑神经,息息相通,故热必谵语,中医谓之邪入心包络,西医则谓为热度太高,侵;害脑神经,其现象则言语颠倒,精神错乱,其治法,中药则以牛黄,犀角、紫雪丹、至宝丹及承气汤之类为有效,西医则以退热(安基比林等药)、泻下药(或注射...

http://qihuangzhishu.com/129/24.htm

“科学发展中”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所谓“科学发展中”,就是要用现代的、未来的科学思想、技术,来不断发展中医,丰富中医学术内涵。现代科学思想与技术,当然包括西医学的方法与技术,但是又不限于西医的思想与技术。因为,尽管西医吸收现代科学知识比较轻易,在近现代的发展速度很快,...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54.html

象数层面_《思考中医》_中医书籍_【岐黄之术】

...没有数学语言表述,怎么能登大雅之堂?其实中医也是这样,中医同样需要数学,所以也就离不了上述这两图。《内经》也好,《伤寒》也好,都用到这两个图。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为大。”我们且不要说知易,了解一点总是应该的。小柴胡汤用药七味,这说明它用...

http://qihuangzhishu.com/145/166.htm

求疗尽告所悉_《友渔斋话》_中医书籍_【岐黄之术】

...,两存而杂治,亦云难矣。不如东坡之言∶凡之工拙,先验于平时,有疾求疗,尽告以所患,使了然知患之所在,然后参之以脉,虚实寒热,洞然胸中。故虽中医,治吾疾常愈,吾求疾愈而已,岂以困为事哉?如此则岂非智耶?...

http://qihuangzhishu.com/715/24.htm

生理学合参卷一_《止园话》_中医书籍_【岐黄之术】

...我们这个人,是怎么样能活着呢?他全身的器官,是怎么个样子呢?讲这个道理的书,西医学叫做生理,中医叫做《内经》、《难经》。可是中医缺乏解剖学,所以它那书上说的话,多有不对的。然经过数千年的研究和理想,它那一种微妙不可思议的理论,也真能发明了...

http://qihuangzhishu.com/129/3.htm

《章太炎》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又名《猝病新论》。章太炎撰。刊于1938年。内容广泛,有医学理论探讨、病症论述、古典着的考证和评价等三十八篇。作者对不少学术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即便是对《内经》也认为应采取“舍瑕取瑾”的态度,提出五脏配五行之说“不可拘滞...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432.htm

《章太炎》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又名《猝病新论》。章太炎撰。刊于1938年。内容广泛,有医学理论探讨、病症论述、古典着的考证和评价等三十八篇。作者对不少学术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即便是对《内经》也认为应采取“舍瑕取瑾”的态度,提出五脏配五行之说“不可拘滞...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819.htm

孟河派的守望者_【中医宝典】

...孟河派那曾经的辉煌。 孟河的守望者期盼当代中医人能够铭记孟河,能够传承孟河医魂,期盼中医走向新的辉煌。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0731.html

共找到404,73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