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之短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无谓复杂化,形成对短脉说解错误。 根据历史文献及对其分析考证,结合临床实践、实验等经验体会,拟订短脉传统指标应为: 1、短脉为具有独立意义之单因素脉象。 2、短脉脉形只以指下感觉长度言,不包含其他因素,短脉与长脉及正常脉长度感觉...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7.html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赵献可、张景岳、李中梓等大抵俱重视脾肾,善于温补。温病学派出现,标志着中医学术发展又取得了突出成就。吴又可创立了传染病病因学“戾气学说”新概念,提出了治疗传染病较完整学术见解,著成《温疫论》,为温病学说形成奠定了基础。叶天士《...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1-1.html

气血变化对脉象影响_【中医宝典】

...一、气变化对脉象影响 1.气盛:气有余,则鼓荡血脉之力亢盛,气血必动数而外涌。气血外涌,则脉见浮、洪、实、大、长、缓纵而大等象。气血动数,则脉见数、疾、躁、促等象。 2.气郁:气为邪阻,气机不畅;或情志拂逆,气机郁滞,则气不能畅达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78.html

脉诊探秘_【中医宝典】

...要对脉诊内容和技术非常熟练。根据中医脉诊理论,左右手寸关尺分属不同脏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关候肝,右关候脾,左尺候肾,右尺候命门等,根据不同部位出现脉象变化,加上对中医脏腑理论理解和把握,以及参考其他“二诊半”(望诊、问诊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853.html

登革热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_传染病_【中医宝典】

...于血流中,引起第2次病毒血症。体液中的抗登革病毒抗体,可促进病毒在上述细胞内复制,并可与登革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抑制骨髓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 登革出血热发病原理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56.html

我所看到脉象_【中医宝典】

...它是应该加以揣摩,值得研究和发掘。我个人几十年经验,对脉学体认如此。感觉到从脉诊上来断病,其正确性是很大。 现在以诊妊娠滑脉为例:女人有孕,两寸见滑。滑脉象,确确实实是如珠走盘。左寸滑为男胎,右寸为女。滑脉亦主有痰,凡膈上有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84.html

寿小云:中医脉诊解读身心奥秘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心律、心搏输出量、血液流畅度、血管舒缩阻力、脉搏力度、脉位、脉体等,构建了脉象脏腑疾病诊断识别技术,形成了临床实用脉象诊断体系。 中医诊脉主要诊寸口脉。但寸口寸、关、尺三部脉跳动并不是均匀一致,某个局部可以明显不同于其他局部,如寸强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452.html

脉学现代发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学中四诊之一,是一种独特诊断方法,这种方法源远流长,从其起源到形成脉诊学体系,是经过了历代医家长期整理、研究、总结而发展,亦是由实践到理论升华过程。 脉诊学因其具有明显中医特色而成为中医标志。经过历代医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1.html

中医脉象之洪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洪脉亦是具有单因素一个脉象,它特点是脉体大,洪脉与细脉是相对,洪脉大细脉小是脉象在大小方面变化两种表现。各具程度上不同。 洪脉名称形成有一个过程,在《内经》上它如果表现在季节脉上叫做“钩”,是夏季季节脉,同时亦是作为代表“...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1.html

正常脉象特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正常脉象主要特点是:70~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寸、关、尺三部均触及,沉取不绝。这些特征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正常脉象主要特点是:一息四~五至,相当于70~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2.html

共找到1,046,40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