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诊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诊呢?诊是中医诊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主要是根据脉象分析元气阴阳的偏盛,体察病邪所在,探求五脏气血的寒热虚实,进而识病辨证,审证求机,指导处方用药,推断预后。诊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诊法之一,因而中医历代经典著作无不重视诊。《黄帝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775.html

十二种常见脉象简述_【中医宝典】

...,所以现迟而无力。 数:数与迟相反,指一息跳五次以上,即每分钟脉搏在九十次以上。脉搏动快,是有热的反映。数而有力为热。邪热鼓动,血流加快,热邪与正气搏斗,所以快而有力。数而无力为虚热。这种热不是来自外界六淫热邪,而是内脏阴阳失调...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80.html

华氏诊缔造神医的摇篮_【中医宝典】

...华氏诊法把繁琐的脉象归类简单化,使有规律,让初学者能体会很好。这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家能用诊诊断断出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的诊方法。 时下社会中兴起一种新的诊病学——手纹手色诊病学,在中医它属于望诊内容的一部分,它比较直观,比较准确,而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018.html

各种脉象的程度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亦就是某些是可以容许在正常情况下出现或是做为某些正常人的脉象存在的,例如前述浮沉大小弦滑力度等,但有的只能在病中出现,就是它不能代表正常,只要出现就是病态了,如紧、芤、革、、动、伏、微、散及不整等等,他们无论轻重程度如何都是病态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32.html

舌诊与诊结合的临床意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在客观上存在着统一的规律,两者互相支持,互为佐证,相辅相成。 各种脉象与舌象都各自有自己的主证,一种病的出现,遂出现相应的舌象,反之,舌象的变化,也随之带来了脉象的变化,也就是所谓脉象与舌象的统一规律,这种规律是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6.html

脉象类比和相兼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为一息七至;促脉为数而时止;动脉为滑数而短。 迟脉为一息三至;缓为一息四至,稍快于迟。 3.形类比较 形包括道粗细、形长短、脉象流利度和脉管的紧张性。 洪脉与大 浮大有力,来盛去衰,如波涛拍岸势为洪脉;宽倍于寻常为大...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95.html

中医诊六大误区_【中医宝典】

...“盲人名医”,才是真正的高悟性人才吗?绝对不是! 勤求己过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当学而无绩,则责己之过,很少怀疑所学非。其实学诊难有收获,关键在于古今传习诊理法尚不完善,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一:对"平人脉象"论过于侧重于脉象的变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93.html

诊钩玄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变见于气口。”对于这种中医理论上的解说,如何演绎成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解释,长久以来是件困难的事。 脉搏源于心跳,我们会用心脏的搏动来解释脉象变化。古代人们很早就发现心脏对寸口脉搏的影响,传统的28病中,发烧心跳加快成为“数主热”的依据,...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508.html

中医师必须擅长诊——与陈清光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完全达到。”对此观点,笔者却不能认同,特与陈先生商榷。 重视诊的重要性 诊是中医诊疗特色之一,是千百年来中医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和依据之一;“三个指头、一个枕头”是昔日人们对中医师擅长诊的描述。 “为医关键,医不察,则无以别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516.html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脉象之一。即似沉似伏,重按实大弦长脉象。主阴寒内,疝气症瘕。《诀汇辨》:“似沉似伏,牢位也。大弦长,牢体也,牢不可混于沉、伏脉,须细辨耳。沉如绵裹砂,内刚外柔,然不必兼大弦也;伏脉非推筋至骨,不见其形。在于牢,即大,...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418.htm

共找到551,18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