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的客观化方法及其实践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中医脉象,几千年来一直以自然界一些现象来比喻、描述医生指下切的感觉;亦曾有人用模式图示意各种不同脉象的变化,以便使初学者心领神会。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医家、学者,不病足于这种朴素唯物的认识法,恒思借用现代科学与仪器对诊进行探讨,将脉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8.html

图的研究现状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这种性质的上作,时至今日意义是不大的。 自从运用杠杆式脉搏描记器描绘图以来,图进入了实测的波示图阶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脉象描记仪器的不断改进,种类亦不断增多,但其工作方法都是在模拟中医指切的方法,其目的当然也是为了符合中医切脉特点,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7.html

中医脉象迟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的其他任何素质。 5、迟脉为纲领之一。具有纲领素质,并可与有关脉象构成。...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5.html

相兼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而自汗。又言:“尺中濡,少血,发热恶寒。”尺属肾,肾阳虚则畏寒,肾阴虚,虚热内生。若尺寸俱濡弱,是气血阴阳俱虚,故可发热、恶(畏)寒、汗出见,但非表证。 《四言举要》言:“沉弱阴虚。”《医学人门》言:“沉弱阳虚多惊悸。”诊沉弱,究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93.html

正常脉象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一)正常脉象的特点 正象脉象的特点是:一息四至,闰以五至,相当于每分钟70~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寸关尺三部均可触及,沉取不绝。这些特点在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1.胃 亦称胃气。表现为位不浮...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68.html

病理性脉象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诊家正眼》又增加疾,故近代多从二十八论述。脉象是通过位、数、形、势等四方面来体察。位即部位,是指在皮肤下的深度而言。位分浮沉,浅显于皮下者浮,深沉于筋骨者为沉。数即至数,是指脉动的速率,数分迟数。一息不足四至为迟,一息五、...

http://qihuangzhishu.com/92/28.htm

二十八及主病六纲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如邪盛而正气不虚时,浮而有力;如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多浮而无力。外感风寒,则寒主收引,血脉拘急,故多浮紧;外感风热,热则血流薄疾,故多浮数。 1、浮 脉象特征:轻按即得,重按反减;举有余,按不足。 临床意义:浮主表证,亦...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17.html

脉象形成的原理_【中医宝典】

...(一)心、脉象的关系 脉象是机体功能状态的外在表现。心、脉象形成的主要脏器。心脏搏动是脉象形成的动力,血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两者是形成脉象必不可缺的脏器。 (二)气血与脉象的关系 气、血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心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83.html

寿小云:中医诊解读身心奥秘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本报记者 海霞 寿小云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工作,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他长期从事中医脉象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对疾病诊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452.html

诊断基础_中医诊断_【中医宝典】

...学古诊则》 古脉法著作《持素》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二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三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四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一 何谓”四诊法” 后世法存在的问题 后世法时代的学术的背景及其影响 后世学的成就 病人病的问题 图的历史 脉象变动...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enduanjichu-790-1.html

共找到563,58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