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霉酚酸酯(MMF)与间断性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CTX)治疗狼疮肾炎 方法 A组:间断性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30例LN患者,平均随访(18.65±6.10)(6-24)月。B组:MMF联合激素治疗LN患者,平均随访(21.89±...
...肾小球硬化的发生机制。3.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与免疫异常有关者有二种情况:(1)肾小管间质中免疫复合物沉积:常见于狼疮性肾炎,可见IgG、IgM、IgA及C3呈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管基底膜、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壁或散在于肾间质中。这种颗粒状沉积还...
...MMF疗法﹐可治愈百分之九十五的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与传统疗法成功率相似。 不过﹐传统疗法所带来的副作用﹐例如严重脱发﹑停经﹑膀胱出血﹑白血球降低及死亡﹐在新疗法组没有产生。唯一出现的副作用是呕吐及腹泻。另外﹐从其他研究中﹐传统疗法若用在...
...糖尿病肾病早期可以长时间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患,均可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需根据各自的基础病表现进行相应检查,逐一排除。 3.血尿伴蛋白尿 以血尿伴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病人,同时存在血尿和蛋白尿,但不伴水肿、...
...通过补体介导或抗体依赖细胞毒性作用破坏EC,导致血管损伤,从而使患者产生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抗内皮细胞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多数临床症状无关,与血管炎及狼疮性肾炎显著相关,且多见于狼疮性肾炎活动期,故可将抗内皮细胞抗体视为活动性...
...引起的功能不全。 其次,在2型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肾小球基底膜的系膜旁的上皮下沉积物只在低补体血症者的肾活检标本中存在,此时一般认为有NF存在。 在研究中,他们应用抗C3c和抗C3d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来评价与C3产物有关的沉积物成分...
...通过补体介导或抗体依赖细胞毒性作用破坏EC,导致血管损伤,从而使患者产生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阴性。 抗内皮细胞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多数临床症状无关,与血管炎及狼疮性肾炎显著相关,且多见于狼疮性肾炎活动期,故可将抗内皮细胞抗体视为...
...显微镜下血尿或无症状性蛋白尿(尤其男性青年);2.血尿为肾小球性(畸形红细胞为主),蛋白尿为高、中分子或混合性蛋白尿,血清IgA可能升高;3.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肾小球系膜区可见到颗粒状IgA为主的免疫荧光;4.除外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非...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轻者为无症状蛋白尿(<2.5g/d)或血尿,无水肿 、高血压;多数病例可有蛋白尿、红白细胞尿、管型尿或呈肾病综合征表现,伴有浮肿、高血压或肾功能减退,夜尿增多较常见;少数病例起病急剧,肾功能迅速恶化。多数肾受累发生于...
...本病是机体对内源性(自身)抗原所发生的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并伴有T细胞功能紊乱。本病患者血清中可查得多种抗自体组织成分的抗体,其中抗DNA抗体,尤其是抗双链DNA (天然DNA)抗体的作用较肯定,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可分离成天然及单链DNA...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