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闪增郁 陈燕萍 汪南玥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基础医学研究的趋势是面向临床,中医藏象研究同样如此,藏象研究面向临床的研究重点是对五脏功能状态的判断。《内经》更是以把握五脏四时的偏胜偏衰作为诊病的基本纲领,而五脏脉象又是判断五脏...
...中医男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中医临床学科,其基本体系的构建和诞生,以王琦等主编的《中医男科学》出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为标志。近年来,该学科在理论、临床、实验研究诸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向广度、深度发展。但因学科建立时间较短,故...
...(1922-),吴贻谷,中医药文献学家。在数十年文献研究工作中,主编了一系列具有权威性的中医药著作。50年代,在西医学习中医教材的编写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长期坚持中药学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6 吴贻谷主编.中国...
...开拓了新领域,发现了新规律,发明了新方法,提出了新理论,创建了新学科等对原有知识的突破现象。中医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发展也同样需要继承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尤其不能忽视文献研究的作用。 中医药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浩翰的中医文献蕴藏着丰富的中医理论...
...浅说学习和研究中医的方式方法 1/中医理论,来源于易理,是不被现代科学可认知的哲学原理。是一种宏观的系统论、“物理”论。欲以现代科学方法去了解她,还为时尚早!但我们不能对我们解释不清的事务一概以不科学、迷信等定论。因此,中医的理论发展要...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区别于现代医学及其他传统医学的一大特色,“证”是中医辨证的基础,也是中医的精华所在,对中医研究的逐步深入,势必要触及“证”本质的研究,这是近年来从事中医(或东洋医学、朝鲜东医等)研究学者所瞩目的专题。由于历史上中医的辨证...
...目录专著也应运而生。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单行书目是明·殷仲春撰的《医藏目录》,此书虽收录不精,但仍不失为重要的工具书,仍有文献学价值。清代中叶以后,国外也开始有中医书目著作,其中如丹波元胤编《黄帝内经太素》、《医心方》等一大批医书,均以影印、...
...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另一个是中药药理学研究过程中,由于中医病证动物模型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大量艰苦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要做。但研究机构简单照搬西医动物模型来研究中药新药,这种研究方式是极为有害的,一方面会阻碍中医病证动物模型研究水平的发展;另一方面...
...基于临床实践的养生、预防、诊断和治疗等重大理论问题研究。目标是要修订《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医药主体词表》;出版7批100种《中医孤目大全》;出版69部《海外回归中医善本集粹》;组织1100种中医药珍籍秘典的整理抢救;开展基于信息技术对中医...
...中医研究历程表明,揭示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远非人们原先想象的那么容易。我们必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充分重视近些年来中医方法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稳步发展中求得突破,才谈得上长足进展。 人参补气在说什么。当然,入手的研究对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