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脉同救危症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中医、常德市第二中医院吴忠文前往家中诊治。见:神昏谵语,颜面似潮红,双眼及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四肢强直抽搐,腹胀拒按,小便失禁,已数日未见大便。舌红,腐腻苔,寸口脉细数,切双趺阳脉滑实有力,双太溪脉稍微有力。即曰:“胃肾二气尚存,可救。”...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610.html

要领之位数形势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也。势因形显,敛舒成形于广狭,伸缩成形于长短,进退成形于前后,起伏成形于高下,而盛衰则贯穿于诸势之中,以为纲领者也。此所谓脉之四种也。“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执简驭繁地归类脉象的各种变化,而且还可以说明指法的运用。故周氏又日:“日举,以高深...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5.html

方法和注意事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病人,又不必拘泥于这些条件。 2、体位:要让病人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布枕,以便于切脉。不正确的体位,会影响局部气血的运行而影响脉象。 3、指法:医生和病人侧向坐,用左手病人的右手,...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0.html

小儿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无序,故难以诊察。因此,小儿科诊病注重辨形色、审苗窍。后世医家有一指总候三部的方法,是小儿脉的主要方法。 一指总候三部的诊脉法简称“一指定三关”。操作方法是:用左手握住小儿的手,对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右手大拇指于小儿掌后高骨部脉上,不分...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1.html

的诊治方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检查表浅部位,如肌肤、皮下、腹肌等。弯腿便于检查深在部位,如脏、腑、动气(腹腔大动脉跳动)等,也可进一步验证腹肌强急与软弱之程度,两者对照可以获得更多的临床资料。 腹前先观察胸腹部,再做掘等检查。腹主要是医生用手自上而下循检查,一般...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28.html

单手诊脉是脉的最大误区_【中医宝典】

...。纠正脉里的误区——“单手诊脉”,是到了迫在眉睫之时了,绝不能让“单手诊脉”的误区以误传误而泛滥下去,不使国粹之中医“诊脉”蒙灰。(童益本)D4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258.html

时脉的冲击(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舌对脉形成了二次冲击,这二次冲击,是随着二次舌的发展高潮而来的。第一次冲击是从《金镜录》的出现开始的,《金镜录》抛弃中医的传统诊法,即脉,专以舌辨证。 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舌对脉形成了二次冲击,这二次冲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4.html

中医的常见病_【中医宝典】

...“舌”是中医在疾病诊断上相当重要的依据。人体内脏功能的好 坏,只要伸伸舌头,专家就能看出疾病的端倪。中医看病注重望、闻、问、切,舌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最健康的舌头应该是淡红色,舌苔薄且白,如同披覆着一层雾状的薄纱。舌形应为长椭圆形,...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38.html

学用经方须重视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并不局限于腹部,还应包括胸部。 ●掌握腹的部位、手法、患者体位等对经方的学习和应用至关重要。 腹是切诊法的一种,为切诊察患者胸腹部一定部位所表现出的某些病理性反应征,即“腹证”的一种诊断方法。正如清末医家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所谓:“...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682.html

脉和脉的含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脉的含义是血脉经络,诊脉是对血脉经脉的检查,由开始的全面检查包括经脉、络脉、经水、经筋、皮部等的全面了解,而不是单纯的脉动,最主要的是包括色诊或与色诊有一定的交叉,逐步形成独立的脉动。 自今天而言中医所指脉的脉当然是脉的跳动的表现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56.html

共找到416,41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