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十二经脉病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十二经脉包括手、足三阴与三阳经。各经病证包括经脉循行和所属脏腑的病变。 它们的临床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出现的病症多与其循行部位有关,如足太阳膀胱经受邪,可见项背、腰脊、 腘窝、足跟等处疼痛;二是脏腑病候与经脉所属部位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425.html

手少阴心经病证_【中医宝典】

...本证是手少阴心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心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咽干,渴而欲饮,胁痛,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痛,心悸,失眠,神志失常。 病机分析:手少阴心经支脉从心系上夹于咽部,心经有热则咽干;阴液耗伤则渴而欲饮;心之经脉出于腋下,故胁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44.html

湿温下焦篇_《温病指南》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温疫同法.暑温伏暑附)湿温久羁.三焦弥漫.神昏窍阻.少腹硬满.大便不下者.湿郁下焦气分也.宣清导浊汤主之.宣清导浊汤猪苓(二钱五分) 茯苓(二钱五分) 寒水石(三钱) 晚蚕砂(二钱) 皂荚子(一钱五分,去皮)水煎服.湿凝气阻.三焦俱闭....

http://qihuangzhishu.com/271/13.htm

湿热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病因学名词。指一种病邪。湿和热相结合的病邪。致病可分别引致脾胃、肝胆及下焦大肠、膀胱等脏腑或皮肤筋脉的病证。《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②病证名。吴坤安于《伤寒指掌》卷四中描述此证:“脉濡...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335.htm

六腑--三焦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脉经》均以肝应左关,脾应右关,而属中焦。从明清温病学说以“三焦”作为辨证纲领后,将外感热病后期出现的一系列动风病证,归入下焦的范围,因此肝也归入下焦。这主要是指肝的病变在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常与肾的病变出现于热病的晚期,并不指肝的解剖部位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93.html

足厥阴肝经病证_【中医宝典】

...本证是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肝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巅顶痛,咽干,眩晕,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病机分析:足厥阴肝经之支脉、别络,和太阳少阳之脉,同结于腰踝下中篌、下篌之间,经气不利则腰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51.html

下焦的解释_下焦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中醫指臍以下到盆腔部分的器官,包括腎、小腸、大腸、肝、膀胱等。主要功能是吸收和排瀉。...

http://hanwen360.com/c/16317.html

什么是中焦病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中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侵袭中焦脾胃,邪从燥化和邪从湿化所表现的证候。温邪自上焦传入中焦,脾胃二经受病,若邪从燥化,表现为阳明燥热伤阴之证;若邪从湿化,则成为太阴湿热证。 【概念】中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侵袭中焦脾胃,邪从燥化和邪从湿化所表现的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464.html

六腑气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指六腑气化功能失调的特征。《灵枢·九针论》:“六腑气,胆为怒,胃为气逆、哕,大肠小肠为泄,膀胱不约为遗溺,下焦溢为水。”...

http://qihuangzhishu.com/191/736.htm

渴利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指口渴引饮、随饮随即尿出的病证。《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渴利者,随饮小便故也。由少时服乳石,石热盛,时房室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燥则渴。肾虚又不得传制水液,故随饮小便。以其病变,多发痈疽。”由此可见渴利与...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59.htm

共找到20,57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