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分类名。指十四经脉所属的穴位。简称经穴。穴位的分经,在《黄帝内经》中已有分散记述,至《针灸甲乙经》已较系统,共载有双穴3O0,单穴49,合计349穴。到清代《针灸逢源》,经穴的数字已达361次,现仍为此数。分别为:督脉28,任脉24,...
...地机,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医学入门》作地箕。别名脾舍。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郄穴。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一说:阴陵泉下五寸,与巨虚相对”(《循经考穴编》)。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前方有...
...(仰人十四门伏人十门 侧人六门)夫病源所起,本于脏腑,脏腑之脉,并出手足,循环腹背,无所不至,往来出没,难以测量,将欲指取其穴,非图莫可预备之要。非灸不精,故《经》曰∶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方知针灸之功,过半于汤药矣。然去...
...穴也.在外踝上三寸.太阳前少阳后.筋骨间阳跷之 .按素问气府论阳跷穴注云、谓跗阳穴也.在外踝上三寸.窃意阳跷即跗阳也.及考气穴论阴阳跷四穴注云、阳跷穴是谓申脉.阳跷所出.则是阳跷乃申脉.非跗阳矣.故明堂下经既有跗阳在外踝上二寸.上经又有阳跷...
...而上行。非谓起于然谷穴,而终于睛明穴也。而李时珍乃谓起于然谷穴,终于睛明穴。张介宾《类经》亦纪然谷、交信、照海、睛明四穴。《金鉴》孚而合之,独《针灸大成》只有照海、交信二穴,左右凡四穴。予甚骇然,悉难为则,沉思细考图经,交信为阴跷之 ,照海...
...关键词:陈退翁 《伤寒针灸穴解》 据文献记载,由清至近代(公元1644~1948年),清代医者重药而轻针,针灸逐渐转入低潮,好的针灸著作更是少见,是针灸学认为,期门一穴,除主治肺系病症、心系病症、脾系病症外,尚能治疟。疟症若由于病邪入于阴...
...期门,经穴名。出《伤寒杂病论》。属足厥阴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另说“在乳下四寸,第三筋(肋)端”(《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乳旁开一寸五分,直下一寸五分”(《循经考穴编...
...明代以后的医家按照传统的观念把不见于我国早期医书(《内经》、《甲乙经》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书)中的穴位统称为经外奇穴,实际上这些穴位都是我国历代针灸家不所发现的一些新穴位,近年来,在推广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又陆红发现了很多临床有效的新...
...之。手厥阴心包络经穴手厥阴心包络经穴图一(图)手厥阴心包络经穴图二(图)天池∶腋下三寸,乳后一寸,着胁直腋撅肋间。三壮,三分。天泉∶曲腋下二寸,举臂取之。三壮,六分。曲泽∶肘内廉陷中,大筋内侧横纹中动脉是也。包络水穴也。三壮,三分。门∶掌后...
...不同传本的“三人明堂图”的腧穴排列次序(结合《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医心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中依然能获得一些重要信息。另外,孙氏三人明堂图与唐以前明堂图一样,只是四肢部腧穴按经排列,其他部位腧穴不按经排列,也就是说此时的明堂图...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