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著作。又名《内经吴注》。24卷。明·吴昆注。刊于1954年。本书是《素问》全注本的一种,书中将现存《素问》一书七十九篇(无刺法论、本病论二篇)原文逐篇分段予以注释,每篇之首简述该篇大意,注文比较简明。在《素问》诠注本中是有较大影响的一...
...医经著作。又名《黄帝内经素问详注直讲全集》。九卷。清·高亿注。刊于1867年。本书为《素问》全注本。每篇首记大意,次分段引录原文,其后分注、浅讲二项。注,为个别字词解释;讲,用较通俗文字对该段原文加以说明。其中刺法论第七十二、本病论...
...医方著作。又名《宣明论方》。十五卷。金·刘完素撰于1172年。卷一-二诸证门,将《素问》一书中的61个病名逐条照原文作了分析和制定处方;卷三-十五分为风、热、伤寒、积聚、水湿、痰饮、燥、妇人、补养、诸痛、痔漏、疟疾、眼目、小儿等各门,每门...
...医方著作。又名《宣明论方》。十五卷。金·刘完素撰于1172年。卷一-二诸证门,将《素问》一书中的61个病名逐条照原文作了分析和制定处方;卷三-十五分为风、热、伤寒、积聚、水湿、痰饮、燥、妇人、补养、诸痛、痔漏、疟疾、眼目、小儿等各门,每门...
...林亿曰:详《素问》第七卷,亡已久矣。按,皇甫士安,晋人也,序《甲乙经》云,亦有亡失。《隋书·经籍志》载梁《七录》亦云止存八卷。全元起,隋人,所注本乃无第七。王冰,唐宝应中人,上至晋·皇甫谥甘露中,已六百余年,而冰自谓得旧藏之卷,今窃疑之。...
...《素问》之名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他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 迄今1700多年,《素问》之名未曾改变。为什么叫《素问》?林亿、高保衡等人的“新校正”说:“所以名《素问》...
...天元纪大论林亿曰:详《素问》第七卷,亡已久矣。按,皇甫士安,晋人也,序《甲乙经》云,亦有亡失。《隋书·经籍志》载梁《七录》亦云止存八卷。全元起,隋人,所注本乃无第七。王冰,唐宝应中人,上至晋·皇甫谥甘露中,已六百余年,而冰自谓得旧藏之卷,...
...汪机(1463~1539),字省之,号石山居士。安徽祁门人。幼习举子业,屡试不第。因母病究心医学,遂弃儒学医。父汪渭,字公望,当地名医,著述甚多,有《医学原理》13卷(1519),《读素问钞》3卷、补遗1卷(1519),《运气易览)(...
...医经著作。十三卷。清·黄元御撰注。刊于1756年。本书以通行本《素问》81篇的主要内容分为养生、脏象、脉法、经络、孔穴、病论、治论、刺法、雷公问、运气十类、重予编次,并通过调整各篇文字将原散佚的《刺法论》和《本病论》二篇补齐,在原文各段...
...《素问》和《灵枢》本是两部独立的著作,两书名(包括《针经》、《九卷》等名)一直分别使用,见于历代正史书目。可是长期以来却被合称为《黄帝内经》。这是晋代皇甫谧在没有史料作证的情况下,只以《素问》九卷与《九卷》(后称《针经》、《灵枢》)合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