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的定义、性质及范围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杂医”、“大方脉”,即中医内科研究的范围很广,传统将其研究的疾病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一般说来,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温病学所说的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它们主要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疠之气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六经、卫气营血和...

http://qihuangzhishu.com/76/2.htm

卷八 河东案下_明儒学案

...’,张子以‘礼’教人,诸贤之言非不善也,但亦各执其一端。且如言静,则人性偏於静者,须别求一个道理。曰诚、曰敬,固之要,但未至於诚敬,尤当有入手处。如夫子鲁论之首,便只曰‘学而时习’,言学,则皆在其中矣。” 论“格物致知,世之儒者辨论...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4576.html

志第一百十 选举三(学校试 律等试附)_宋史

...而学校之制益详。凡国子以奏荫恩广,故学校不预考选,其得入官赐出身者,多由铨试。 初,国子监因周旧制,颇增学舍,以应荫子孙隶受业。开宝八年,国子监上言:“生徒旧数七十人,奉诏分习五经,然系籍者或久不至,而在京进士、诸科,常赴讲席肄业,请...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772.html

中医院校应设临床医案课程_【中医宝典】

...要加强中医经典著作的研习,重理解、多背诵,打好基础,注重感悟,多临床、反复临床,提高中医诊疗技能,“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注重临床实践与疗效永远是中医的立身之本。 笔者认为,中医院校在中医临床课的基础上,应增加一门临床医案,集古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738.html

食疗的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隋唐时期我国食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食疗思想的发展1、洞晓病源”食治为先:隋唐医家在临证实践中,重视食治食养,千金要方·食冶继承了内经的食疗思想,提倡临床诊疗应“洞晓病源”,食治为先。强调食治的优点...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62.htm

中医内科的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1、病因学、症状、治疗学的充实和发展魏晋以还,内科疾病的病因学有较大发展,许多疾病的病因得到充实。如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不少疾病的病因观察与认识已经比较深入,其对“寸白虫候”(绦虫病)的感染途径是饮食不当,食生猪牛肉片;瘿病(...

http://qihuangzhishu.com/76/6.htm

汉唐时期_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强健身体,却病延年作用的。养生家则将此融入吐纳导引健身功之内,成为以静坐为特点的健身功法。又如达摩易筋经原为佛门养生健身功法。达摩又称菩提达摩,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者,相传易筋经是他译写的,故称达摩易筋经后传于世。成为中医养生...

http://qihuangzhishu.com/152/9.htm

民族医药的明珠_【中医宝典】

...妇科、儿科、五官科、骨伤科、热病疫病、神志病、治疗、药物、方剂等各个方面。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汉文版中,为了便于汉族医药工作者阅读,特增加了不少有关藏医药的名词术语条目,进行详细解释。对于一些晦涩难懂、不易理解的内容和术语,作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50.html

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利用切脉诊治疾病,是中国诊断学中的一项独特方法。我国人民很早便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的道理,并且发现通过切脉可以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有关情况在周礼内经等古籍中得到记载。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著名医学家扁鹊总结前人经验,创立了脉。我们...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97.html

理疗定义、简史、范围_理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理疗又称物理治疗学(PhysicalTherapy)是研究应用物理因子作用人体以提高健康水平、保健、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病后机体康复,延缓衰老等的专门学科。理疗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公元前7000年的石器时代,当时原始人利用阳光、...

http://zhongyibaodian.com/liliaoxue/993-4-1.html

共找到471,27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