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二十二枉则直教育法_道家_【文学360】

...其次,我们再用历史故事说明“枉则直”道理。汉文帝是研究老子好学生,所以,我们讲老庄思想学术,引用故事亦蛮多,现在又要借用一则历史故事汉文帝初即位,立太子母窦氏为皇后。后兄长君。弟广国,字少君。初为人略卖,传余家。闻皇后...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8.html

黄老内涵-出自老子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黄老内涵-出自老子 那么所谓黄老之学道家学术,它内容又如何?当然,最能代表道家思想老子所著老子(到了唐玄宗时代,又尊称它为道德经)一书,最能代表道家思想,最有系统,有最具体叙述。 而阐扬、诠解老子最清楚正确...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79.html

老子第六人为神守护人_道家_【文学360】

...话虽这样,可是后世一般修炼玄宗神仙丹道派人们,却把老子“谷神”之说改头换面,拉到道教黄庭内景经里面,配合上古医学黄帝内经等原理,把人身头脑、心脏、小腹等体内机能,各个派了一个守护神人,配合天地日月时间空间方位等...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22.html

老子第四半个芋头年宰相_道家_【文学360】

...身边,便很率直地对张九龄“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乎!”相公你自己也是平民出身,处理国家大事,素来便有正直无私清誉,难道你也喜欢低声下气而缺乏节操和能力软性人才吗?张九龄听了的话,非常惊讶,马上很慎重地认错,改口叫小友...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4.html

老子·道经·第四评析

...不会枯竭。它是万事万物宗主,支配着一切事物,是宇宙天地存在和发展变化必须依赖力量。在这里,老子自问“道”是从哪里产生出来呢?没有作出正面回答,而是它存在于天帝现相之前。既然在天帝产生以前,那么天帝也就无疑是由“道”产生出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2.html

老子第五正言若反_道家_【文学360】

...为了重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以及后面“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等一贯涵义,且让我们引用庄子·外篇(月去)箧篇中所的话,便可了解老子当时所以菲薄圣人讥刺仁义,都是为了世间多...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9.html

老子·道经·第二十八评析

...“朴”、“婴儿”、“雌”等可以老子哲学思想上重要概念。在十五章里有“敦兮其若朴”;十九“见素抱朴”;本章“复归于朴”以及三十七和五十七章都提到“朴”这一概念。这些地方所提到“朴”字,一般可以解释为素朴、纯真、自然、本初、淳...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0.html

老子第二十二有了富贵,失去欢乐_道家_【文学360】

...里把烦恼叫做“烦惑”,愈有烦恼,思想就愈迷惑不清。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老子自古以来,有道人——圣人,必是“抱一为天下式”,确然而不可拔,固守一个原则以自处。但是,什么叫“一”?“一”,道也。下面会有解释,这里暂时保留。总之,...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0.html

老子·道经·第三十三评析

...,而是,人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精神是不朽,是永垂千古,这当然可以算做长寿了。 清末民初对道德经也有研究著名学者梁启超,,人肉体寿命不过区区数载,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但人精神则可以永垂不朽,因为肉体虽然消失了,而...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5.html

老子·德经·第五十八评析

...老子在本章里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自古及今是极为著名哲学命题,往往被学者们征引来用以说明老子辩证法思想。冯友兰在分析此句时这样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革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在中国...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50.html

共找到1,107,96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