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十五濯足浊流人自清_道家_【文学360】

...最后又再三推敲,自己又怀疑起来。因此,我们最好还是读老子原文,从原文中去找答案,去发现老子自己注解。 前文提到“浑兮其著浊”,用来说明修道之士“微妙玄通”,接着几句形容词,都这个“通”字解说。也就是从哪一方面来讲,都没有障碍。像...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8.html

老子第三道家与法家辨贤_道家_【文学360】

...人文历史演变,与学术思想相互并行,看来非常有趣,也的确不可思议有正必有反,有就有非。正反是非,统统因时间、空间加上人事演变不同而互有出入。同样也属于道家鬻子——鬻熊,如果只依照传统说法而不谈考证生平,那么,老子...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9.html

老子五千文过关-出自老子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这本书,被逼写出来到这里,有一段可叙插曲。 自古以来,有一个关于老子问题晚年究竟到哪里去了?不知道。死在哪里?不知道。在历史文献资料上,只西度流沙,过了新疆以北,一直过了沙漠,到西域去了。究竟往中东或者到印度去了...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0.html

老子·道经·第二解读

...有参差、矛盾、变化,彼此相反相成,正中见奇,奇中有正,奇正相生,于是产生出和谐、新颖艺术美。倘若寻根究源,“奇”与“正”作为对立哲学范畴,正始见于老子五八“正复为奇”。而将这对范畴移用于文学理论中,则始于刘勰文心雕龙。 ...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89.html

老子·道经·第十六评析

...“致虚”必“守静”,因为“虚”本体,而“静”则在于运用。司马迁“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史记·太史公自序)这很扼要概括。“静”与“动”一对矛盾,在这个矛盾中,老子着重于“静”而不是“动”,也不否定“动”作用。再说“归根...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7.html

老子第十九唯大英雄能本色_道家_【文学360】

...几乎都盗跖。 老子提出了上述道理后,接着“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文”,代表思想、理论。,为什么要抛弃圣智、仁义、巧利这三项东西呢?这个哲学道理发挥起来太多太多,一言难尽,因此暂不讲它,只要把握住这个观念就行了。这...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6.html

老子第二十一春秋时代南北文学境界_道家_【文学360】

...文化思想,就与南方不同,北部人们,行为笃厚,气质浑厚。南方出来人物,像卡特就很有问题。这很奇怪,只由于东、南、西、北地区方向差别,冥冥中影响山川人物以及文化异同问题,和易经象数法则又大有关系。 老子,在“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2.html

太上老君与李老子-出自老子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太上老君与李老子-出自老子 现在再循历史时代回溯上去。例如最著名汉朝“文景之治”,汉文帝与景帝父子相继,为汉朝鼎盛尖峰时期;唐朝“贞观之治”,乃至于唐玄宗——白居易长恨歌中所描写夜半与杨贵妃窃窃私语,发誓“在天愿作...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81.html

老子第八人生艺术_道家_【文学360】

...所恶,故几于道”,以成大度能容美德。因此,古人又有拿水形成海洋和土形成高山,写了一副对联,作为人生修为指标“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但在老子这一节文言里,要注意它“几于道”几字,并非若水德性,便合于道了。...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24.html

老子第三盗机与哲学_道家_【文学360】

...一点,和佛学有同样意义,道家讲“道”便是“盗机”。阴符经“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修道者也就是利用盗机。我们人活着天地之盗,都偷了天地自然东西,偷太阳光,偷土壤功能,侵害万物生命给自己当饭吃,把动物...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1.html

共找到1,111,92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