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四白衣山人——李泌_道家_【文学360】

...老子第四白衣山人——李泌 到了安禄山造反,唐明皇仓皇出走,皇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肃宗,到处寻找李泌,恰好李泌也到了灵武。肃宗立刻和商讨当前的局面,便分析当时天下大势和成败的关键所在。肃宗要帮忙,封做官,恳辞不干,...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5.html

老子第三虚心实腹鼓气_道家_【文学360】

...长大,又读过许多更深入的丹经道书,甚至全部道藏,真有如入“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的气势。只是相反地,历观许多修道学仙人们的结果,以及一般通人达士的著作,那又不免会心一笑,黄粱梦醒,仍然回到的本位里来。例如司马迁,曾经亲访修道学仙的人们,...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5.html

老子到孙子-出自老子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某某诠释了一番,又成为“老子某诠”。各杂陈,见解不一,读来似有治丝益棼之感。 近代以来,许多外国,包括近如日本、韩国,远如欧、美,乃至于大洋洲的,亦都喜欢研究起老子来了。他们都翘起大拇指“中国的老子很好。” 问他们好在哪里,也...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77.html

第二十二_老子道德经校释

...,在“不自矜,故长”句下。 又案庄子山木篇“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坠,名成者亏。’孰能去功名,而还众人?”此即老子“功遂、身退,天之”,与此“不自伐,故有功”之说。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之争。 严可均曰河上...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8.html

第二十三_老子道德经校释

...。“上不”,各本作“尚不”,“于人”,各本句末有“乎”字。 谦之案馆本、遂州本无“乎”字。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正义引“天地尚不能常,况人乎”,又牟子理惑论引“天地尚不得长久,而况乎”,均有“乎”字。 故从事而者,道德之;同于德者,德德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9.html

老子第四半个芋头十年宰相_道家_【文学360】

...。 李泌到了成年的时期,非常博学,而且对易经的学问,更有心得。经常寻访嵩山、华山、终南等名山之间,希望求得神仙长生不死的方术。到了天宝时期,玄宗记起的幼年早慧,特别召来讲老子,任命待诏翰林,供奉东宫,因而皇太子兄弟等非常...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4.html

老子·道经·第二解读

...有参差、矛盾、变化,彼此相反相成,正中见奇,奇中有正,奇正相生,于是产生出和谐的、新颖的艺术美。倘若寻根究源,“奇”“正”作为对立的哲学范畴,正始见于老子五八“正复为奇”。而将这对范畴移用于文学理论中,则始于刘勰文心雕龙。 ...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89.html

老子第二十六两臂重于天下_道家_【文学360】

...讲到身轻天下的说明,我们且看善于承继老子之学的庄子的发挥,最为清楚。庄子·外篇中的让王篇提到韩、魏相与争侵地,于华子见(韩)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74.html

老子第九中外历史上的悲剧_道家_【文学360】

...亲身经历兴衰成败的哲学观点,却是“樽酒何人细论”的感慨,除非老子细斟浅酌,对饮一杯,或许可以粲然一笑。 元·刘从益题闲闲公梦归诗 学道几知道味,谋生底物是生涯。 庄周枕上非真蝶,乐广杯中亦假蛇。 身后功名半张纸,夜来鼓吹一池蛙。 梦间...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26.html

老子第三不贤的君子小人之辨_道家_【文学360】

...之辈,而后引为同类,谬为荐扬,久而相习成风,率皆顽钝无耻,而士气因以扫地矣。 所以“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夙夜匪懈,以事一”。 夫为王臣,而至以匪躬自励,事一,而必以夙夜自警,是岂徒晓事而不办事者所得哉。 要之,事不外乎理。...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8.html

共找到771,74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