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二十五万道不离王道与人道_道家_【文学360】

...,或者将它专属于某一种哲学派别。道名称之外,尚有几个与它同义名词,老子又提出来说“强为之名曰大”,因为它实在无量无边,太大了,所以也可叫做“大”;“大曰逝”,大也就是“逝”,“逝”是永远向内外四面八方延伸发展,等于宇宙是无限扩张...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8.html

老子五千文过关-出自老子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好在这位关吏,对于老子规矩,志不在钱,所以对“只要你传道给我。”老子没法,只好认了,于是被逼写了这部五千字道德经,然后才得出关去。 老子以变相红包,留下了这部著作,西度流沙不知所终。而这部著作,流传下来,到了唐代,道家鼎盛...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0.html

老子·道经·第二解读

...有参差、矛盾、变化,彼此相反相成,正中见奇,奇中有正,奇正相生,于是产生出和谐、新颖艺术美。倘若寻根究源,“奇”与“正”作为对立哲学范畴,正始见于老子五八“正复为奇”。而将这对范畴移用于文学理论中,则始于刘勰文心雕龙。 ...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89.html

老子第二十二狐狸、豹皮吸引力_道家_【文学360】

...祸害降临! 这时,曾经跟流亡多年一位功臣,名叫荣枝大夫,听了晋文公感叹,就接着“地广而不平,财聚而不散,独非狐豹之罪乎?”这几句话是很妙双关语,“一个国家拥有广大土地(春秋时候,人口很少,没有开发地方很多),君主...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9.html

老子第十九唯大英雄能本色_道家_【文学360】

...几乎都是盗跖。 老子提出了上述道理后,接着“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文”,代表思想、理论。,为什么要抛弃圣智、仁义、巧利这三项东西呢?这个哲学道理发挥起来太多太多,一言难尽,因此暂不讲它,只要把握住这个观念就行了。这...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6.html

老子第十二花花世界奈聋盲_道家_【文学360】

...五官机能,好像都已走样。无论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不另加上一些物质文明成品,反而犹如怪物似的,而且应用失灵,大有不能全靠本来面目应世之慨。 因此反复忆及老子本章话,常常使人低徊有感,不胜惆怅。由机器人来治事日子,快要来临,甚至,...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3.html

老子第九急流勇退类型_道家_【文学360】

...陶弘景,更加小心谨慎。葛洪便早早抽身,自求出任为勾漏令,以宦途当隐遁,暗暗修所认为仙道以终。陶弘景则及早挂冠神武门,悠哉游哉,造成“山中宰相”局面,作洞天真诰,自在精神领域了事。 到了隋唐之间,文中子以儒佛道三家通才学养,讲学...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28.html

老子第三世上无如人欲险_道家_【文学360】

...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礼记说明中,又“男女饮食,人之大欲存焉。”孔子虽然不像后来告子一样,强调“...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4.html

太上老君与李老子-出自老子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太上老君与李老子-出自老子 现在再循历史时代回溯上去。例如最著名汉朝“文景之治”,汉文帝与景帝父子相继,为汉朝鼎盛尖峰时期;唐朝“贞观之治”,乃至于唐玄宗——白居易长恨歌中所描写夜半与杨贵妃窃窃私语,发誓“在天愿作...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81.html

老子吃瘪-出自老子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说不定老人家一生下地来就白了胡须,要笑得变黑了。当然包括现在我。 唐朝著名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写了一首七言绝句,严格地批判老子,而且用老子手打老子嘴巴。他用二十八个字批判道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84.html

共找到1,102,7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