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伤寒表里未解。渴而小便不利。白术(生) 茯苓 猪苓(各二钱) 泽泻(三钱) 桂(一钱)上五味。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或生料煎服。温覆取微似汗。按五苓散。本治太阳经邪犯本。渴而小便不利。饮水即吐之水逆。故用二苓、泽、术。利水生津。...
...作者:元简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06年 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序 金匮要略序(出赵本.) 金匮玉函要略综概 卷一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论十三首、脉证三条) 湿病脉证第二(论一首、脉证十二条、方十一首)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论一首、...
...华陀脉经》、《仲景金匮方》、《仲景伤寒论》成无己注。《王叔和脉经》《诸氏遗书》澄,《千金方论》孙真人。《徐氏脉经》文伯,《巢氏遗书》元方,《外台秘要》王焘。《吴广脉赋》、《玉函经》杜光庭,《太平圣惠方》。 诸家注解《高阳生脉诀》通真子,张洁...
...〔金匮玉函〕宋志八卷注曰王叔和集 存林亿等疏曰。金匮玉函经。与伤寒论。同体而别名。欲人互相检阅。而为表里。以防后世之亡逸。其济人之心。不已深乎。细考前后。乃王叔和撰次之书。缘仲景有金匮录。故以金匮玉函名。取宝而藏之之义也。王叔和西晋人。为...
...》,后附《脉诀阐微》,经后人编次,又有《辨证冰鉴》、《辨证玉函》、《百病辨证录》。尚有《洞天奥旨》,内容多取自祖传之古今验方,主张外证内治。或云其事与傅青主之著作雷同,其真实作者尚无定论。此外,尚有其他著作问世,包括《脉诀阐微》,《内经素问...
...。若非其时。即为有病。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疾不徐。不微不弱者。即为胃气。故杜光庭云:欲知死期何以取。古贤推定五般土。阳土须知不遇阴。阴土遇阴当细数。详《玉函经》。 【体状诗】 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飐轻风,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
...竭泽之殃。制剂不可不讲。桂枝人参汤(玉函) 治挟热利不止。心下痞硬。理中汤加桂枝。枳实理中汤 治胃虚挟食。及结胸本虚。不能受攻者。理中汤加枳实、茯苓。千金加半夏、浓朴、附子。治胸中闷。亦可用陈米饮或蒸饼丸服。治中汤 治冷食结滞。理中汤加青皮...
...〔金匮玉函〕宋志八卷注曰王叔和集 存林亿等疏曰。金匮玉函经。与伤寒论。同体而别名。欲人互相检阅。而为表里。以防后世之亡逸。其济人之心。不已深乎。细考前后。乃王叔和撰次之书。缘仲景有金匮录。故以金匮玉函名。取宝而藏之之义也。王叔和西晋人。为...
...脉有左右如相低昂者,谓之散,如树叶之动、榆荚之落,(《玉函》聂聂如落榆荚者,名曰散也。《八十一难》作厌厌聂聂。根据义当作 ,《广韵》 ,叶动貌; ,树叶动貌。)物轻而泛于水,(《素问》秋脉来急去散,故曰浮,又如物之浮,曰肺死,)车行而...
...治热病壮热烦渴。及中 烦热而渴。石膏(八钱。生用。碎。) 知母(三钱。) 甘草(一钱。炙) 粳米(半合。)水煎温分三服。一日尽饮之。人参白虎汤(玉函。即白虎加人参汤。) 治热病舌干。大渴发热背寒。白虎汤加人参。桂枝白虎汤 治温病感冒客邪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