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东扶曰∶今之所谓伤寒者,大概皆温热病耳。仲景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在太阳已现热象,则麻、桂二汤必不可用,与伤寒迥别。《内经》云∶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是指诸凡骤热之病,当从伤寒例观。二说似乎不同,因审其义,盖不同者在...
...序(一) 序(二) 自序 卷一 《内经》伏气温热篇 卷二 仲景伏气温病篇 仲景伏气热病篇 仲景外感热病篇 仲景湿温篇 仲景疫病篇 卷三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 卷四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薛生白湿热病篇 余师愚疫病篇 论疫与...
...案头有先生大着《温热经纬》,展读未竟,会先生来访,庄君遂得亲承道范。十余年来,渴慕之忱于以稍慰,且知先生亦以避难僦居于沪,自此可常得追随,洵不仅一时之欣幸也。同治二年夏五月仁和后学唐文溶谨跋...
...《温热论》曰∶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总在一经为辨。此义世皆以手足经释之,非也。伤寒亦有不传经者,但传经者多,温病传经者少。所以然者,寒邪为敛,其入以渐,进一境即转一象,故变证多;温邪为开,重门洞辟,初病即常兼二三经,再传而六经已毕,故变...
...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躁盛,得汗静者,生。(《灵枢》)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各随其经所在而取之。(《难经》)温热怫郁,自内达外,非如伤寒从表而始。不悟此理,乃于温热病而求浮紧之脉,不亦疏乎?○寒病传经,故脉日变;温热...
...,未免偏之为害矣。王君孟英,该博淹贯,引经斥异,众美兼收。谓前人之说,既已中肯,何必再申己意,因而弃瑕录瑜,汇成《温热经纬》一编。盖本述而不作之意,而其中间以按语,亦谓旁考他书,参以阅历,则亦犹之述耳!而初非有私心臆断于其间也。仆懵不知医,...
...通行,积去而热邪乃随之而解也。平时有瘀血在络,或因病而有蓄血,温热之邪与之纠结,热附血而愈觉缠绵,血得热而愈形胶固。或早凉暮热,或外凉内热,或神呆不语,或妄见如狂,种种奇险之证,皆瘀热所为。治之者,必须导去瘀血,俾热邪随瘀而下,庶几病势可...
...温病著作。一卷。原题清·陈平伯撰。刊于1809年。本书首述温热病大意,次为风温证条例,论述风温诸证证治,介绍其立法及具体方药。论说十分详细具体,能逐条予以考辨分析,在温病学派中有一定的影响。后列湿温证条例,内容与《湿热条辨》大致相同。现存...
...温病著作。一卷。原题清·陈平伯撰。刊于1809年。本书首述温热病大意,次为风温证条例,论述风温诸证证治,介绍其立法及具体方药。论说十分详细具体,能逐条予以考辨分析,在温病学派中有一定的影响。后列湿温证条例,内容与《湿热条辨》大致相同。现存...
...》、《本经逢源》、《诊宗三昧》、《伤寒绪论》、《伤寒缵论》、《伤寒舌鉴》、《伤寒兼证析义》七种。现存多种清刻本,石印本。...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