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蒙恩北归,寓居颍川。至崇宁五年,前后十五年,忧患侵寻,所作寡矣,然亦班班可见,复类而编之,以为后集,凡二十四卷。眉山苏氏子由书。 【栾城第三集引】 崇宁四年,余年六十有八,编近所为文得二十四卷,目之《栾城后集》。又五年,当政和元年,复收拾...
...《栾城集》第三十卷(苏辙·西掖告词五十九首) 《姚勔宗正丞》苏辙 敕具官某:进取之士志于功名,不得廉退靖重之人以镇之,则往而不返,流以成俗。 朕方博求贤俊以助成治道,闻尔澹于荣利,未老而归,宴居丘园,称道不乱。 是以擢丞宗正,以风励天下。...
...《栾城应诏集》第三卷(苏辙·进论五首) 《唐论》苏辙 天下之变,常伏于其所偏重而不举之处,故内重则为内快,外重则为外患。 古者聚兵京师,外无强臣,天下之事,皆制于内。 当此之时,谓之内重。 内重之弊,奸臣内擅而外无所忌,匹夫横行于四海而...
...《栾城后集》第十二卷(苏辙·颍滨遗老传上) 颍滨遗老姓苏氏,名辙,字子由。 父曰眉山先生,隐居不出,老而以文名天下,天下所谓老苏者也。 欧阳文忠公以文章独步当世,见先生而叹曰:“予阅文士多矣,独喜尹师鲁、石守道,然意常有所未足。 今见君之...
...《栾城集》第二十卷(苏辙·策问三十四首) 《殿试武举策问一首》苏辙 问:王者之兵不贵诈谋奇计,至于临敌制胜,良将岂可少哉!朕以天下为度,怀柔四夷,而西戎背诞,腰领未得。 凡吾接之以恩信,怀之以礼义者,固有道矣。 若夫示之以形,禁之以势,使...
...《栾城三集》第八卷(苏辙·杂说九首) 《易说三首》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何谓道,何谓性,请以子思之言明之。 子思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
...多种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祐集》15卷。苏洵集 目录◎ 嘉祐集卷一·几策一首◎ 嘉祐集卷二·权书上◎ 嘉祐集卷三·权书下◎ 嘉祐集卷四·衡论上◎ 嘉祐集卷五...
...《栾城集》第三十七卷(苏辙·右司谏论时事十八首) 《乞责降成都提刑郭概状〈十四日〉》苏辙 右臣窃见朝廷近日察知蜀中卖盐、榷茶及市易比较收息,为远人所苦,委成都提点刑狱郭概,体量事实。 臣观此三事,利害易见,甚于黑白,凡有耳目莫不闻知,而郭...
...《栾城应诏集》第二卷(苏辙·进论五首) 《汉论》苏辙 古之圣人,制为君臣之分,天子以其一身,立乎天下之上,安受天下之奉己而不辞。 天下之人,奇才壮士,争出其力,自尽于天子之下,而无所逃遁。 此二者何为如此也?天下之事,固其贤者为之也。 ...
...《栾城三集》第九卷(苏辙·书传灯录后) 予久习佛乘,知是出世第一妙理,然终未了后従入路。 顷居淮西,观《楞严经》,见如来诸大弟子多従六根入,至返流全一,六用不行,混入性海,虽凡夫可以直造佛地。 心知此事,数年于兹矣,而道久不进。 去年冬,...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