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金匮条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二十三卷。李彦师编着。作者遵照张仲景伤寒杂病原序,将伤寒论金匮要略仍合为一书,用注释、互相参证等方法,具体领会张仲景对于伤寒与杂病的医疗观点和辨证治法,注文比较简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随文训释或强作解释,可供研究...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52.htm

伤寒金匮条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二十三卷。李彦师编着。作者遵照张仲景伤寒杂病原序,将伤寒论金匮要略仍合为一书,用注释、互相参证等方法,具体领会张仲景对于伤寒与杂病的医疗观点和辨证治法,注文比较简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随文训释或强作解释,可供研究...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56.htm

饮食宜调和 五味补五脏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②_【中医宝典】

...□马作峰 王平 张六通 湖北中医药大学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饮食五味是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在强调五味对五脏具有补益作用的的同时,也提出了五味可以损伤脏腑的理论,并花费大量笔墨对五味损伤脏腑的规律和表现进行了详细论述。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554.html

五脏之长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人体器官名。指肺在体腔脏腑中位居最高,真气的充养全身,水谷津液的敷布,都必须依赖肺气呼吸宣化,故肺为五脏之长。素问·痿:“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张志聪注:“脏真高于肺,朝百脉而行气于脏腑,故为脏之长。”...

http://qihuangzhishu.com/194/932.htm

柳序_叶选医衡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肇于,犹儒家之有六经,乃众理之总汇,证治之极则,所谓不废江河万古流也。长沙张仲景出,实有以绍轩岐之传,广汤液之用,于医门推为至圣,洵不诬已。魏晋以降,医术流为方技,士大夫耻习其业,坠绪茫茫,不绝者如缕。宋和政间,开和剂、...

http://qihuangzhishu.com/768/3.htm

五脏别论篇_疡医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气传于肺,而肺气行于气口,故云变见于气口也。玉机真脏云∶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致于手太阴也,盖言胃而脾可知矣。五味入口,入于腑,五气入鼻,入于五脏五脏惟心肺居于膈上受此五气,故...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yidaquan/344-6-11.html

张仲景华元化五问_仲景伤寒补亡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之书.出于元化之后也.曰.异哉.仲景汉人.元化魏人.安得书出其后.曰.仲景元化同为汉末人.仲景不仕魏.故世称曰汉仲景.元化仕曹氏.故世称曰魏佗也.考之于史.元化死于吕布陈登之际.计其时在建安之初.是时佗已百余岁矣.仲景叙曰.余宗族素多....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jingshanghanbuwanglun/673-8-5.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5)伤寒杂病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伤 寒 杂 病 东汉名医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是中国医学史上久负盛名的一部医学著作。它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总结了东汉以前众多医家和作者的临床经验,以六经伤寒,以脏腑杂病,提出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成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3.html

针经_侣山堂类辩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灵枢古名针经隋书·经籍志谓之九灵,唐·王冰改为灵枢,盖亦有所本也。其中脏腑阴阳,雌雄配合,精神气血,生死原流,营卫之经行出入,经脉之终始循环,三阴三阳有血气之多少,手经足经分尺寸之短长;五脏五行之气外合皮肉筋骨,...

http://zhongyibaodian.com/lvshantangleibian/803-5-15.html

中医心理之五脏情志_心理保健_【中医宝典】

...五脏情志是在“形神合一”及“心主神明”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情志与内脏相关及心神在情志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这一理论具体体现了中医心理学的心理生理统一观,阐明了情志活动具有脏腑气血生理基础,情志变化是脏腑机能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不仅指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xinlibaojian/a1211.html

共找到470,75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