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淳戊辰十月既望,鲁斋鲍云、古梅吴龙翰、足庵宋复一来观黄山。贔贔登高,餐胡麻饭,掬泉饮之,不火者三日,从者皆无人色,率不能从。予三人愈清狂。上丹崖万仞之巅,夜宿莲花峰顶,霜月洗空,一碧万里。古梅谈玄,鲁斋诵史,足庵歌《游仙》、《招隐》之章...
...本书据商务印书馆旧版本影印。作者:(清)章学诚 章学诚是清乾嘉间的学者,他一生穷困交迫,靠教学和帮地方官编方志等过生活。而能力学不倦,终于有成,是值得我们敬仰的。 他的著作很多,最重要的便是《文史通义》,实际上应该包括《校雠通义》和《...
...高高下下树,如诗似画、悦人耳目。山水之胜,激发了作者的游兴,使不善徒步的他也弃舆而行;而作者的游兴,也从一个侧面衬托出山水之胜。 作品起笔平淡,层层递进,不断蓄势,是本文结构上的独到之处。加之文词清丽质朴,不事雕琢,堪称山水小品中之上品。 ...
...滨虚子〔5〕的小说集《鸡头》出版,夏目替他做序,说明他们一派的态度: “有余裕的小说,即如名字所示,不是急迫的小说,是避了非常这字的小说。如借用近来流行的文句,便是或人所谓触著〔6〕不触著之中,不触著的这一种小说。…… 或人以为不触著者即非...
...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题记:这是明代古典散文中的佳作。作者立意新颖,一脱前人窠臼,自创门路。文章题目叫《西湖七月半》,但作者在具体...
...《鼻子》译者附记〔1〕 芥川氏是日本新兴文坛中一个出名的作家。田中纯评论他说,“在芥川氏的作品上,可以看出他用了性格的全体,支配尽所用的材料的模样来。这事实,便使我们起了这感觉,就是感得这作品是完成的”。他的作品所用的主题,最多的是希望已...
...为一大群中国青年读者所支持,当《电网外》在《文学新地》上以《王伯伯》的题目发表后,就得到世界的读者了。〔10〕这就是作者已经尽了当前的任务,也是对于压迫者的答复:文学是战斗的! 我希望将来还有看见作者的更多,更好的作品的时候。一九三五年一月...
...后部分先略写山中朝暮之问风景的变化多端,用“饱看”二字点出了作者的欣赏和眷恋之情。而后由鹦鹉洲的“不知所在”,联想起东汉《鹦鹉赋》的作者称衡,叹息其“轻捋虎须”而丧命,责怪孔北海“不识曹,亦不识衡”,反映出作者明哲保身:远祸求安的处世思想。...
...骈文浮绮靡的弊病,所以历诵不衰。 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北朝梁代文学家。出身寒微,有才学。梁初,柳恽为吴兴太守,召为主簿,累迁奉朝请,因私撰《齐春秋》被罢免。后奉诏撰《通史》,未就而卒。诗文...
...日本《新潮》第九期(一九二六年),译文只是原文的第一段。作者在文中声称:“我是站在‘否定唯物史观’的立脚点的”。林癸未夫(1883—1947),日本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 〔3〕恺良未详。 〔4〕“死之恐怖”见托洛茨基《文学与革命》第八章《...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