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林》序〔1〕 《晋书》《儒林》《虞喜传》:喜,为《志林》三十篇。《隋志》作三十卷,《唐志》二十卷,并题《志林新书》。今《史记索隐》,《正义》,《三国志》注所引有二十余事〔2〕,於韦昭《史记音义》,《吴书》,虞溥《江表传》〔3〕多所辨正...
...史记》而下,历代皆志天文。第以羲、和既远,官乏世掌,赖世以有专门之学焉。然其说三家:曰周髀,曰宣夜,曰浑天。宣夜先绝,周髀多差,浑天之学遭秦而灭,洛下闳、耿寿昌晚出,始物色得之。故自魏、晋以至隋、唐,精天文之学者荦荦名世,岂世难得其人欤! ...
...《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 《汉书》把《史记》的“本纪”改称“纪”,“列传”改称“传”,“书”改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
...10志中,也有类似的重要历史文献的收载,如《食货志》收入晁错的《论贵粟疏》等。 《汉书》还增补《史记》对于国内外各民族史的资料。例如,在《史记·匈奴列传》的基础上,《汉书》大量增补汉武帝以后的史实,比较完整地记述了自远古至西汉末年匈奴民族的...
...《大戴礼记》 8、《诰志》原文-出自《大戴礼记》 9、《四代》原文-出自《大戴礼记》 10、《千乘》原文-出自《大戴礼记》 11、《明堂》原文-出自《大戴礼记》 12、《盛德》原文-出自《大戴礼记》 13、《劝学》原文-出自《大戴礼记》 ...
...《汉书注补》(清朝·王先谦)《汉书》多用古字古义,文字艰深难懂,以至于班固同时代的人,竟必须为《汉书》作音义的注解方可读懂。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自东汉至南北朝期间,为《汉书》作注的大约就有近20家,而其中以注释音义居多。 关于《汉书》...
...驳前说,喜引《竹书》,自谓甄明,非无差爽,凡二十四卷,分为两帙。今之《集解音义》则是其书,而后人见者不知臣瓒所作,乃谓之应劭等《集解》。王氏《七志》、阮氏《七录》,并题云然,斯不审耳。 这段说明颇为重要。按《隋书·经籍志》载,应劭着有《汉书...
...》原文-出自《东观汉记》 354、《苏茂》原文-出自《东观汉记》 355、《王郎》原文-出自《东观汉记》 356、《申屠志》原文-出自《东观汉记》 357、《朱鲔》原文-出自《东观汉记》 358、《刘玄》原文-出自《东观汉记》 359、《...
...十七度,少者仅出十度,不足以上稽天象,敬授人时。近秘阁郎中李淳风著《法象志》,备载黄道浑仪法,以玉衡旋规,别带日道,傍列二百四十九交,以携月游,用法颇杂,其术竟寝。 臣伏承恩旨,更造游仪,使黄道运行,以追列舍之变,因二分之中以立黄道,交于轸...
...部分,《汉书》改《史记》的“书”为“志”,而又丰富和发展了八书,形成我国史学上的书志体。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