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员:夫管仲之匡天下也,其施七尺。 2、地员:渎田悉徙,五种无不宜,其立后而手实。其木宜蚖菕与杜松,其草宜楚棘,见是土也,命之曰五施,五七三十五尺,而至于泉,呼音中角,其水仓,其民强。 《管子》原文 3、地员:赤垆,历强肥,五种无不宜...
...兩見,三權數凡三見,則篇名「山」字,疑當作「三」。因與上篇《山國軌》,下篇《山至數》相廁致訛耳。」張佩綸云:「權者管子輕重之法。本篇「天以時為權,地以財為權,人以力為權,君以令為權」。下云:「吾欲行三權之數。」似篇名當作「三權數」。」元材案...
...孟子。滕文公篇》「取於民有制」之取。順即《管子。牧民篇》「政之所興在順民心」之順。本書著者根本主張「不籍而贍國」,對於儒家及《管子》其他各篇之主張輕賦稅薄籍斂者尤為反對,故特託為梁聚之言而駁斥之。 〔四〕元材案:一本「械器不奉」下又有「械器不...
...其猛兽,若从亲戚之仇。此君冕服于朝,而猛兽胜于外,大夫已散其财物,万人得受其流,此尧舜之数也。” 《管子》原文 2、揆度:桓公曰:“事名二,正名五,而天下治。”“何谓事名二”?对曰:“天厕,阳也。壤厕,阴也,此谓事名二。”曰:“何谓正名五”...
...桓公曰:「地數可得聞乎?」管子對曰:「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其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山,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山,此之所以分壤樹穀也。戈矛之所發,刀幣之所起也,能者有餘,拙者不足。封於泰山,禪於梁父。封禪...
...崇一,阴阳同度,曰道。刑以獘之,政以命之,法以遏之,德以养之。道以明之刑以獘之,毋失民命。 《管子》原文 令之以终其欲,明之毋径。遏之以绝其志意,毋使民幸。养之以化其恶,必自身始,明之以察其生,必修其理。致刑其民,庸心以蔽,致政其民,服信以听...
...群臣朋党;才能之人去亡,则宜有外难,群臣朋党,则宜有内乱。故曰猛毅者伐,懦弱者杀也。 《管子》原文 2、参患:君之所以卑尊,国之所以安危者,莫要于兵。故诛暴国必以兵,禁辟民必以刑。然则兵者外以诛暴,内以禁邪。故兵者尊主安国之经也,不可废也。...
...1、九守:安徐而静,柔节先定。虚心平意以待须。 、右主位 2、九守: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凑并进,则明不塞矣。 、右主明 《管子》原文 3、九守:听之术曰:...
...由于有一二字之不同,可以作為劃分時代之標準。正不必以其為後人所作而遂舉而廢之也。 提要:全文共分十三段,亦是每段討論一個問題,段與段間均無聯系。體例與《揆度篇》及《輕重甲篇》全同。 桓公曰:「天下之朝夕可定乎〔一〕?」 管子對曰:「終身不定〔...
...谋也。 、右石璧谋 《管子》原文 2、轻重丁:桓公曰:“天子之养不足,号令赋于天下,则不信诸侯,为此有道乎?”管子对曰:“江淮之闲,有一茅而三脊,母至其本,名之曰菁茅,请使天子之吏环封而守之。夫天子则封于太山,禅于梁父。号令天下诸侯曰:‘...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