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历代医论选讲的材料处理问题_【中医宝典】

...这是一个涉及医史文献学与各家学说的研究方法问题,本文拟作补充说明。 1名医的界定 在中国医学史上,自唐朝甘伯宗名医传首载120人以后,历代医史著作均有补充,至清代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其博物汇考中的医部全录医术名流列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24.html

柯(火介)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医家。字集庵。吴疁(今上海市)人。精医理,尤精妇科,于产宝百问十产论妇人良方颇有研究。读汤处士保产机要、钱处士绣阁宝生,知其皆源于先哲,而疏衍详明,遂以汤着为蓝本,存其确论,节其冗言,补其未备,并益之以己多年临...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79.htm

柯(火介)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医家。字集庵。吴疁(今上海市)人。精医理,尤精妇科,于产宝百问十产论妇人良方颇有研究。读汤处士保产机要、钱处士绣阁宝生,知其皆源于先哲,而疏衍详明,遂以汤着为蓝本,存其确论,节其冗言,补其未备,并益之以己多年临...

http://qihuangzhishu.com/191/399.htm

试论中医药文献的数字化研究_【中医宝典】

...更是难以计量。根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的著录,现存1949年以前的中医药文献有12000多种。由于中医药学是一门传统的科学,其整体理论构架以及医家个人的学术思想和经验都具有明确的传承性和连续性。要发展中医药学术,就必须对作为中医药学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44.html

民族医学史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自由发展阶段1980年以前的民族医史研究,可以说是一块荒芜的园地,没有人提及,也未见到专文论述。少数几篇关于少数民族医学的文章,大多是介绍性质的,谈不上研究。如“西藏医学”,其中有一段文字谈到藏医的发展,但把四部医典这部藏医学...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04.htm

张元素 简历_【中医宝典】

...突出的理论特色。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形成以后,经过诸弟子及后代医家的继承、发展、在元代成为与“河间学派”具有不同学术风格的一大流派,两派相互争鸣,又相互促进,最终带来整个金元医学的繁荣。 现存张元素的学术著作不多,主要有珍珠囊(节本)、洁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92.html

朱肱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宋代医学家。字翼中,号大隐先生、大隐翁、无求子,人称“朱奉议”,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因进谏未纳而隐居,专心医药。醉心于伤寒论研究,历时二十载,先着成伤寒百问三卷,后又更名南阳活人书二十卷。此时适宋朝大兴医学,遂以朱氏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96/606.htm

成无己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宋金间医家。聊摄(今山东聊城)人。,1066年-1156年,成氏生性聪颖,博记广闻。其家为世医。对张仲景伤寒论进行研究,依据内经难经医理,对该书进行诠释注解,并着成注解伤寒论十卷,此为最早注解该书之医着,对后世颇有影响,...

http://qihuangzhishu.com/167/439.htm

吕留良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清间思想家兼医家。初名光伧,法名耐可,字用晦,又字庄生、东庄、何求道人或何求老人,晚村等。初攻举子业,为邑诸生,与黄宗羲等思想家交善。后又结识名医高鼓峰,颇得其医理。尝着东庄医案1卷,论医生主张严格辨证,反对泥古不化。于立法处方颇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91/556.htm

卢万钟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末医家。自号觉迟子,仁和(今属浙江)人。幼时习儒,及弱冠,因事母病而改习医学,达四十年之久,于医理颇有精深研究。对痈疽外证,梅毒及喉科急症等,均有心得,常能随手奏效。后着医说佛乘一书行于世。...

http://qihuangzhishu.com/191/601.htm

共找到488,78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