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如何论情志_【中医宝典】

....情志与疾病治疗 黄帝内经强调,治病要根据患者的神志状态,决定、选择治疗措施,否则,治之无功。灵枢·本神开篇即谓: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黄帝内经多次提示人们: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以上旨在告诫人们...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41.html

内经论精神情志养生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精神情志致病的广泛性。因此,对精神情志方面的养生保健必须引起重视。内经认为,精神情志是生命活动的基本体现,由五脏所产生,同时又能反作用于五脏,而影响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强调人们必须要积精全神,才能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内经关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01.html

内经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张志聪素问集注灵枢集注清初著名医家张志聪主持编著的皇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是一种影响颇大的内经全注本。张氏集注本的注释水平较高。例如对阴阳别论二阴二阳发病,善张,心满善气一句之心满善气...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6.htm

黄帝内经与时令养生_【中医宝典】

...编者按: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天与人相处的法则,也就是说人的生活规律应该与自然界天地日月的变化相同步。事实上,我们的身体,也是一个极其微小的星球,日月星辰在运动,我们的身体也应该与之相呼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338.html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内容相当丰富。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四时养生、调摄情志,以及治未病。 四时养生即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黄帝内经中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四季的交替,昼夜晨昏的变化,都可能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99.html

阴阳学说不是中医理论的核心_【中医宝典】

...治病必求于本。是指气的变化。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黄帝内经的子篇。黄帝内经第一章第一节是上古天真人论,说上古真人呼吸天地之精气,独立守神寿蔽天地。这是黄帝内经的主篇,是中医理论的圭臬。 中医基础理论中第一章第一节精气学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69.html

卦 (第二十)_东坡易传

...巽上 坤下 :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天下。,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无器而民趋,不言而物喻者,之道也。圣人以神道设教,则赏爵...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259.html

足疗起源于黄帝内经_【中医宝典】

...足疗起源于黄帝内经 足部按摩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今两千多年前的经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详细介绍了全身的经络和腧穴,其中有许多是足部的穴位,还详细介绍了经络、穴位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指出:脏腑有病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穴位,根据不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253.html

中基能不能取代内经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这样一个问题放在至真要里来讨论,已足见它的重要性。与之相对应,在中基里,病机亦立了专门的章节,而且在章节下罗列了许多内容。可是你看完这整个章节后,你就会感到这是在挂羊头卖狗肉。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内经中的病机,它只字不提。用...

http://qihuangzhishu.com/145/33.htm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诠释_【中医宝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笔者以此为基础,诠释对中医养生的认识,使古老的中医养生之道发扬光大,为当今人类的健康造福。1 黄帝内经中的法于阴阳云:提挈天地,把握阴阳……,这一理论作为养生防病的思想,更主要是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08.html

共找到571,37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