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温疫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温病著作。简称寒温。六卷。清·杨浚撰于1784年。自内经:“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和难经“伤寒有五”以来,伤寒与温病便易于混淆。作者有鉴于此,遂采集诸家学说予以详。卷一列述伤寒与温病的脉证、病因、治法等多方面内容...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07.htm

失溲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证名。小便自遗之症。出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可见于肾虚、膀胱失约、高年气虚、高热昏迷、中风、癫痫等病证,伤寒热病病危时亦可见此证。伤寒论:“直视、失溲者,水亏营竭而肾气不藏也。”详见遗溺、小便不禁。...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398.htm

伤寒论_【中医宝典】

...伤寒论(简称“成本”)两种刊本。 张仲景以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辨证为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脉审证原则和立法、用药规律,以条文的形式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总结了汉代以前有关急性热病与有关病证诊治的丰富经验,奠定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11.html

经络_白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十一经.皆内循喉咙.不独足三阴也.且既言足三阴受病.必有足三阴见症.今内经伤寒具在.可复按也.足厥阴为肝.素问刺热篇曰.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疼.手足躁.不得安卧.而伤寒论厥阴篇提纲.亦言厥阴之为病.消渴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baihoutiaobian5350/227-5-0.html

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论“方证对应”的科学内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经方治病是先六经、八纲,继方证,求得方证对应而治愈疾病,故其理既涵八纲,又括六经。 方证对应非简单的“对号入座” 方药与证的对应 其实伤寒论397(法)、112方证,加上金匱要略约合260余方证,都是在讲方证对应之道。每个方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186.html

从多角度诠释经典——对伤寒论第279的学习思考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伤寒论第279:“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对于此条所述之证,有人认为是太阳病,但有人认为是太阴病,到底应该是哪个对呢? 从太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815.html

郑重光(1638-1716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家。字在辛,号素圃,晚号完夫。安徽歙县人。康熙元年(1662年)父病重,久侍汤药,亦患病。叹时医之术不精,遂博览内经以下诸医书,彻悟医理,治病有奇效。临证详慎周密,于伤寒、温病尤多发明。尝取方有执伤寒论,删其繁复,增入...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093.htm

六因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众家之长,而又颇有临床心得,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现存光绪三十二年刻本。1937年文光书局铅印本和1982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1/708.htm

六因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众家之长,而又颇有临床心得,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现存光绪三十二年刻本。1937年文光书局铅印本和1982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80.htm

伤寒论浅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六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作者认为“叔和编次伤寒论有功千古”,故本书按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原文,删去他认为是王氏所增补的平脉脉篇、伤寒序例、诸可与诸不可等篇。作者于伤寒论注本中推崇张隐庵、张令韶二家,并按其体例...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20.htm

共找到584,46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